这里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也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和台商台企聚集地——漳州台商投资区。作为地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人民法庭,漳州台商投资区法庭既传承从1985年创立至今联片调解的“老传统”,又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绘就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新“枫”景。

“3+1”

绘就服务大局新“枫”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拿到工资,心里踏实了。”

“在‘领款人’这一栏签名后,才是真的落袋为安啊!”

在台商区法庭,伍某、李某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辖区企业漳州某艺术地毯公司因经营不善,陆续拖欠工人工资款累计超过百万元,经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确认后,伍某、李某等48名工人以该公司为被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台商区法庭执行团队受理该执行案件后,经法庭执行干警调查发现,该企业虽已停产停业,但厂房还保留部分生产设备。为避免财产转移导致执行申请人利益受损,依法快速查封了公司相关机器设备等,并启动评估拍卖程序。同时,法庭执行干警多次组织工人代表与被执行人进行协商。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48名工人顺利追回被拖欠的工资。

台商区法庭在全省首创“大法庭、小法院”职能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刑事、民事、行政和执行案件的“3+1” 审判执行模式,全方位融入辖区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在辖区地铁项目征迁、重大劳动争议系列纠纷等重点项目建设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作用,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

“联片+综治”

展现基层治理新“枫”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台商区(角美镇)综治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内,省人大代表、法庭干警和特邀调解员共同化解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张某雇佣王某在其承接的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王某不慎受伤送医治疗,因双方就相关赔偿事宜协商未果,王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收到该案后,法庭干警将双方当事人引导至综治中心的调解专区,邀请入驻“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许跃斌以及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许跃斌充分发挥其熟悉基层社情民意的优势,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让当事人脸上的“阴云密布”化为“晴空万里”。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法庭传承弘扬创立至今近40年的联片调解机制,将家喻户晓的联片调解“传统”融入台商区(角美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搭建“联片调解室”“涉台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巡回法庭”,组织“法官+调解员+书记员”团队轮值入驻,凝聚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公安、建设、劳动等解纷力量,实现固定日与平常日调解、片区轮流与中心定点调解同向发力,从源头有效防范化解纠纷,年均化解纠纷达1200余件。

“专业审判+精准服务”

凸显司法惠台新“枫”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法庭与劳动部门工作人员的支持,帮助我们妥善化解了劳动纠纷。”

这是法庭审判团队与台商区劳动部门联动配合,帮助某台企预防化解一起涉1300余名工人的劳动关系系列纠纷后,部分工人向法庭干警表达感激之情。

因市场原因,该台企进入转型升级,许多工人与该台企因劳动合同的变更产生纠纷。于是,法庭干警多次主动走进该台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劳动者诉求,为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劳动合同提出法律意见,并建议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帮助部分员工实现再就业。最终,妥善将涉及1300余名员工的劳动关系系列纠纷化解于诉前。

台商区法庭建立涉台案件“立审执”一体化机制,打造“台胞陪审员”专库,组建“法官+台胞陪审员+台胞法官助理”的涉台审判团队,发挥在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设立的司法服务窗口、法官工作室、调解室等平台优势,设置“专职调解-特邀调解-部门调解”三个层级的涉台纠纷过滤网,形成“一窗口两平台三滤网”司法惠台新模式。

下一步,台商区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入驻辖区综治中心为契机,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一次性解决,以实际行动绘就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枫”景。

供稿:台商区法庭

编辑:林伟凌

审核:谢 添

监制:郑曦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