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掌权者犹如昙花一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其中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她们不仅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桎梏,还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她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随后吕氏家族遭到了残酷的清算,几乎被连根拔起,反观武则天她在公元705年去世后,武氏家族不仅幸免于难,还能继续在唐朝朝堂上呼风唤雨,这两位女性帝王的命运差异,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悬殊的结局?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先回到公元690年,那一年即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帝位。她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这位年过古稀的女帝并不满足于此,她心里还惦记着一件大事:立储。
武则天深知,自己年事已高,随时可能驾崩,为了巩固帝位,她并不想选自己的儿子李显或李旦为储君。相反她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族。她甚至创造了一个"皇嗣"的位置,并强迫李旦改姓武,这个举动无疑给了武氏家族无限遐想的空间。
武则天最看重的是两个侄子:魏王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人都以为自己有希望成为太子,整天在武则天面前献殷勤,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进行。
公元676年,突厥大军入侵唐朝边境,武则天派遣心腹大将狄仁杰领兵前往,临行前狄仁杰提出了一个请求:"陛下我一人难以招募万余兵马,恳请陛下派李显殿下同往。"武则天思索片刻,同意了这个提议。
结果李显一呼百应,很快就招募了上万兵马,相比之下武三思费尽心思,一个月也没能凑够千人,这次事件让武则天看清了武氏家族和李氏子孙在民间的影响力差距。
狄仁杰回朝后武则天找他谈心,再次提起立储一事,狄仁杰借机劝说道:"从这次平定突厥之乱就能看出,武三思和李显的声望和能力高下立判,若要立储更应该立李显殿下啊。"
武则天听了这番话脸上虽然写满不悦,心里却不得不承认狄仁杰说得有道理。她开始权衡利弊:如果立武家人为太子,自己百年之后,李氏一族必定会清算武家,可如果立李显,武家又该如何自保?
狄仁杰看出了武则天的顾虑,继续劝说道:"陛下,到底是儿子亲,还是侄子亲?若立武三思为太子,他登基后首先会祭祀自己的生身父母,以他的为人,您的牌位能否进入太庙,实在难说。"
这番话可谓是一语中的,直击武则天内心最深处的忧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后能否得到祭祀,是人们最为看重的事情之一,武则天虽然权倾天下但也难免有这样的牵挂,她不禁开始反思:如果自己百年之后无人祭祀,那岂不是成了孤魂野鬼,这个念头让她不寒而栗。
为了确保自己死后能够得到妥善的祭祀武则天最终决定将权力还给李氏一族,但她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举措。
她听从狄仁杰的建议,开始撮合李氏和武氏两家的适龄男女,通过姻亲关系将两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即便李家重新掌权,也难以对武家赶尽杀绝。
武则天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李显,她给予李显更多的权力和机会,让他逐步接触朝政,这一方面是为了让李显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朝臣们传达一个信号:李显才是未来的继承人。
武则天并没有立即放权,即便到了八十二岁高龄她仍然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这引发了朝臣们的不满。终于在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
政变成功后李显登基称帝,是为中宗。他废除了武周的旗帜、法度、服饰等一切标志,恢复了唐朝的正统,但他并没有对武则天赶尽杀绝,相反他每十天都会去看望母亲一次,母子二人促膝长谈,化解了多年来的积怨。
武则天看到儿子如此孝顺,心中的最后一丝担忧也消散了,她对李显说:"即便你不夺权,我也会传位于你,我们是亲母子,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是人呢?"
这句话不仅化解了母子之间的隔阂,也为武氏家族的未来埋下了伏笔,李显听了这番话心中的怨恨彻底消散,他意识到母亲虽然篡夺了唐朝江山,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将权力归还给李氏。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下定决心要善待武氏家族。
李显的这个决定为武氏家族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即便在武则天去世后武家也没有遭到清算,反而继续活跃在唐朝朝堂上。这与吕后死后吕家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为什么吕后去世后,吕家会遭到如此惨烈的清算,时间回到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她在位期间大肆提拔吕氏宗亲,让他们占据朝中要职,吕禄被封为吕王,吕产被封为梁王,还有吕台、吕释之等人也都身居高位,吕家的势力可谓是如日中天。
吕后的做法引起了其他诸侯王和大臣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吕家篡夺汉室江山的野心昭然若揭,吕后在位时期也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她的统治充满了血腥和残酷。
她对待戚夫人的手段就令人发指,她不仅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断还挖出了她的眼睛,割掉了她的舌头,最后将她扔进了厕所,称之为"人彘"。这种残忍的行为让人们对吕后及其家族充满了恐惧和憎恨。
更糟糕的是,吕后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为自己的退位做好准备,她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这就给了其他势力可乘之机。
在吕后去世后不久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汉室忠臣就联合诸侯王发动了政变,他们先是杀死了吕禄和吕产,然后将其他吕氏宗亲全部处死。这场血腥的清算几乎将吕家斩草除根。
反观武则天她在位期间虽然也有不少争议,但总体上还是为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她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使得国家经济繁荣;她还积极开展外交,扩大了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武则天为自己的退位做了充分准备,她不仅培养了李显作为继承人还通过联姻等方式,让武氏和李氏的利益紧密相连。这就使得李显在继位后,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清算武家。
此外武则天的个人魅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她善于笼络人心,即便是政敌,她也能以德服人,她曾经赦免了企图谋反的李显和李旦,这种宽容大度的做法,赢得了很多人的敬佩。
再看看吕后她的统治充满了暴力和恐惧,她不仅残害异己还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巩固了她的统治,但也为日后的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长河中吕后和武则天这两位女性帝王的命运差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权力虽然诱人但如何运用和传承才是真正的智慧,武则天懂得未雨绸缪,为自己和家族谋划长远;而吕后却只顾眼前利益,最终酿成大祸,这不禁让人想到那句古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真正的智者,不仅要有掌控当下的能力,更要有洞察未来的远见。
治国之道不在于严酷而在于仁德,武则天虽然手段强硬但也懂得宽严并济;吕后却只知残暴统治,最终失去民心,这正印证了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用德行来感化臣民,而不是靠暴力来维系统治。
最后这两位女帝的故事也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她们都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男权社会中崛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他们的统治方式和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又给后人留下了深思的空间。
历史总是在螺旋中前进,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殊性,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却是永恒的主题,透过这两位女帝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心怀敬畏明智行事方能无愧于史书的书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