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和国民党部队的对比,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国民党430万大军,解放军120万部队这个标准的教科书中的数字。国民党兵力三倍于,甚至可以说直到1948年下半年你三大战役之前,国军在总兵力上一直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奇怪的是,占据三倍于我兵力优势的国军却很少打出包围战和歼灭战,相反我军却经常打歼灭战,甚至中央毛主席一直强调解放战争以歼灭战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兵力占优势的国民党打不了歼灭战,反而频繁被我军围歼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国民党地盘太大,机动兵力太少。明明国民党有四百万大军,为何要说国民党机动兵力少呢?我们来详细聊一下解放战争中我军和国民党部队的战略差异。

一、战略方针错误

国民党军自动解放战争爆发后就在执行一个非常错误的战略——占领地盘,在战略上过于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将自己的精锐兵团分散到了各个所谓的城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东北战场为例,国民党前期进入东北的作战单位确实能打,其中包括了新一军、新六军这样的远征军和驻印军部队,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远超我军。

比如沙岭战役中,我军一个纵队试图围歼新六军一个师,结果我军伤亡2200人,而新六军则快速组织防御阵地,最终只伤亡了六百人,我军和国民党部队伤亡比达到了恐怖的四比一,可见此时东北国民党部队的精锐程度。

但就是这样精锐的国民党野战部队,却被蒋介石的杜聿明分散到了各个城镇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46年开始,国民党先后开赴东北的军队就有6个军,后来增加到9个军近28万人兵力,看上去很多但是分散到整个东北其实力量很有限。国民党从山海关一路打到松花江,打下了我军四个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只能退守北满。

但是从这里开始情况就变了,国民党各个部队被分散驻扎在各个大小城市中,精锐的野战部队被分散开来了,这导致了国民党的东北部队战斗力大大减弱,此后东北国军多次谋划摧毁我军北满根据地但一直失败,正是因为部队分散无法捏成一个拳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东北国军被分散驻扎到了各个城市中,因此国军只能追到松花江,就没有多余的兵力继续向北追赶了,这也给了我军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机会。

除了东北战场外,山东战场也是非常典型的占地盘导致机动兵力分散的例子,集中进攻山东的国军共有24个整编师兵力高达45万人,而粟裕指挥下的华野的总兵力只有27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对优势的国军一开始确实进军顺利,一路北上,将华东野战军逼迫到了山东的东北角落里,但是伴随着国民党占领的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国民党的兵力也越来越分散。

终于在国民党追到最后各个兵团分散开来后,被粟裕找到了机会,粟裕集中了六个纵队直接包围了国军王牌整编74师,并将其消灭在了孟良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实际作战兵力较少

表面上看国民党军号称有430万大军,似乎兵力充足,但是实际作战兵力其实很少,大量部队后勤机关以及地方军事院校,这批人就占据了一百万人,实际参战兵力就只有三百来万。

而且由于国民党地方派系众多,比如大量的西北军、川军、东北军以及最大的地方派系桂系就占据了大头,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不仅要和我军作战,还要负责监视这批部队,其实真正作战兵力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排除地方部队、军阀部队和各种后勤机关,国民党只属于老蒋的可靠的作战兵力其实只有两百万出头,而这两百万兵力要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还有华南、华中的大片土地上,这就导致国民党机动兵力很少。

同样以东北战场为例,其实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一直属于少数,国民党前后进入东北的只有九个军、不过27万人的兵力算是一线作战部队,而我东北民主联军在1947年就已经高达五十万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淮海战役,说起来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但是如果排除一开始投投降以及完全没有加入战斗的几个地方部队,以及地方兵团,国民党真正能打的就是四十万人,兵力其实还不如我中原和华野两大野战军。

三、集中优势兵力

国军本身机动兵力就少,蒋介石和国民党部队又喜欢四处占领地盘,这导致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分散到了各处,而我军的作战方针和国军正好相反,所谓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

以粟裕的苏北战役为例,为了歼灭敌军,粟裕甚至主动让开苏北解放区,大踏步后退,让敌人进来占领了各个城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能消灭敌人,城镇并不重要,李默庵的国民党部队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占领了各个地区,但是粟裕的主力则捏成拳头开始四处作战,一个点一个点的啃,集中华中野战军所有主力打敌人一个点。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部队始终都是处于弱势方,而我军反而成为了单个点上的优势方,不断打击敌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解放战争迎来了局势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