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阅·系列公开课
「周际洞见」
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小雅
免费领取兑换码
本文整理自「周际洞见」直播:
事业、生活、家庭、个人,失去方向感的危机该如何破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就算把全球 80 亿人全部打散随机重新放置,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熟人,人们也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某种标准重新衡量谁是自己人。
绝大部分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寿命也太短。100 个团结有序的人能做的事可能超过一万个单枪匹马的人做的事。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想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该如何找到「自己人」?
最能真正构建出「自己人」的纽带的,无非就是血缘和师生两种关系。
这里的「血缘」是泛指,若是拥有共同的亲人、共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的故事,的确更容易生活在一起。
当年周公确立的宗法制,就是通过不同礼仪不断确认亲族关系,将有血缘的人团结起来;又能通过婚姻关系将原本关系疏离的盟友转化为紧密的亲族。
周初的宗法制,使得刚刚夺得天命的周人能够迅速分清敌友,弄清楚谁可以信任,谁可以拉拢,谁又应该提防甚至打击。
周朝国祚八百年,而宗法制度的寿命还要远超周朝,直至今天,以亲缘、语言文化、本地记忆构建起来的亲族在南方依然常见。
师生关系则是更具超越性的一种传承。
现在一说起一个人是「老师」,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教哪门课?」,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老师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在工业体系下,人被视为生产要素之一。就像原材料需要精炼提纯一样,人也需要被分类和「打磨」。一旦做出选择,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等等从此泾渭分明。每个人选择职业时,必须与自己的专业相匹配,而这些专业又往往与特定的学校或学科相关联。你不能轻易跨越这些界限,因为社会主流思潮并不支持这样做。虽然可以尝试,但在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质疑与嘲讽。
这套体系下的理想结果,就是每个人进入自己的对应岗位后,立刻就能上手,然后进入一条线性路径一步步升级。学生求学多是为了一门具体的技能。而「老师」则显得像车间里的老师傅,把每个交到手上的材料加工成标准的样子。
我们说的这里说的师生,并不是说的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师生,而是更经典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只要涉及官场,我们就常能见到人物以师生或师兄弟相称。
自科举制度确立后,一个人的「老师」可不止是授业恩师,科举时的主考官(座主)、仕途中提携过自己的前辈等等,都算老师。
每次科举放榜后,座主还常常率领门生拜见自己当年的座主,能够「桃李满天下」是无比的荣耀。
虽说有共同利益,但师生关系之所以能够稳定并持续扩张,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们间形成了一种「价值观的同盟」。
在这种关系中,处在关键节点人员,通过向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帮助群体内部实现自洽。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和扩展,使得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纽带。
在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还在通过自身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新成员由此能在群体中找到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这些价值观。
在历史上的众多「同盟」中,墨子和他的墨家算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一个。
在诸子百家中,墨家也算是十分特殊的一个。
拜入儒家,是要学习如何成为士,治国平天下;拜入兵家,是要学习如何打仗,克敌制胜;拜入农家,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让民众丰衣足食…… 但拜入墨家,还真难说是要学习什么。
翻看《墨子》,就会发现里面无所不包,既有伦理道德,又有治国理政,既有物理几何,又有逻辑思辨,甚至还有不少今天看来的「怪力乱神」……其文理跨度之大让人瞠目。孤阅虽离着墨子还有十万八千里,在这方面倒是挺像。
墨子身后的墨者们则像是一群有组织的游侠。
虽然墨子与孔子一样周游列国,目的却截然相反:孔子要恢复封建礼仪秩序,墨子主张的却新信仰、新做法。墨者们与孔子的三千弟子也不同。孔子的弟子们拜师的束脩总是能拿得出来的,论出身也都是士人,其中,还有不少父子共同拜师的例子。
相传墨子曾是制车的工匠,墨家也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组成。他们并不一定会依附于某个贵族,相互间一般也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墨者之间不分贵贱,也不讲究血缘亲疏。
有趣的是,孔子所追求的封建礼教基于宗法,源于「血缘」;墨子宣扬的「兼爱」则是更纯粹的价值观。
作为一个「价值观同盟」,墨家团结在墨子和其后的历代巨子身边。
墨子本人最著名的故事,大概要数他与公输盘(通常认为就是鲁班)的「斗法」。
楚国雇佣了公输班打造攻城器械攻宋,于是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前去制止。在模拟战中,公输班用尽了法子,墨子却还游刃有余,心服口服。但到这里,墨子还没有赢,因为只要物理消灭掉他,攻宋的阻碍就消失了。
使得墨子与宋国都,都能转危为安的,就是他身后的墨者们——在老师孤身入楚的时候,三百弟子已经在宋国做好了继承老师使命与思想的准备,杀了墨子也无济于事。
作为一个组织,墨家的经济系统也很有意思,颇有些雇佣兵军团的意味。
墨家有各种能人志士,训练严格、组织严密,「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悲剧故事。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触怒了无数贵族,于是楚悼王刚死,他们立刻就在葬礼上发动政变杀死了吴起,过程中也损毁了楚王的遗体。这当然大逆不道,涉事贵族都被追究。其中一位被波及的贵族叫阳城君,是当时墨家巨子孟胜的好友与雇主。有人劝孟胜撤离,因为留下只是白白丧命,还可能导致墨家教义就此失落。但是孟胜却说:
「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孟胜在派人交接了巨子之位后,从容赴死。与他一同赴死的墨家弟子还有一百八十人。
能令孟胜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悲剧的确震撼了天下,墨家不仅没有因他的殉难而终,还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超过百年。在孟子的雄辩中,墨家思想也是他的重要对手之一。
可惜的是,在秦国于法家思想主导的改革下最终扫清六合后,诞生于底层的墨家游侠们渐渐失去了土壤,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墨家思想失落千年。
两千多年后,墨家这样「因共同的想法而聚,一起浪迹天涯的团体」,实在是种令人神往的「另一种可能」。
孤阅·系列公开课
「周际洞见」
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小雅
免费领取兑换码
公众号文章精选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深度长文更新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编辑|恺宸
排版|琳玥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