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房地产的世界里,公摊面积就像一个神秘的“小怪兽”,长久以来备受争议,近些日子,取消公摊的呼声愈发高涨。那这取消公摊之举,到底是福是祸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以前买房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价格,里面包含了公摊面积,这可把咱普通老百姓搞得晕头转向。咱心里直犯嘀咕,花了那么多钱,到底有多少地儿是真正能住人的呢?打个比方,有套房子对外宣称建筑面积是 100 平方米,公摊系数若是 20%,那实际套内可以使用的面积就只有 80 平方米。这公摊部分到底咋算的,咱也不清楚,就怕被开发商坑了。可要是取消了公摊,直接按套内面积来计价,那咱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一眼就能瞅明白,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到底换来了多大的居住空间,这样一来,因为公摊面积不明不白而引发的那些争吵和误会,肯定能少一大半。

虽说房子的总价可能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按套内面积算单价,在心理上会给咱一种房子变便宜了的感觉。您想啊,以前按建筑面积算单价,数字看起来可能比较大。就像有一套房子建筑面积是 120 平方米,总价 180 万,那按建筑面积算单价就是 15000 元/平方米。要是取消公摊后,按套内面积算,假设公摊是 20 平方米,套内面积就是 100 平方米,单价就变成了 18000 元/平方米。虽说单价数字变大了,可咱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为那些个走廊、电梯间等公摊部分出那么高的单价,心里就更舒坦,对买房这事儿也就更能接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公摊这档子事儿,开发商就得重新规划建房思路了。以前他们有的会耍点小聪明,靠多弄点公摊面积来多赚点钱。比如说把走廊建得宽宽的,电梯厅弄得出奇的大,这些公摊面积的建设成本最后都算到咱购房者头上了。现在取消公摊了,他们就得好好琢磨怎么把房子盖得更合理,更高效。公共区域的布局得精心设计,空间利用率得提高,不能再随意浪费了。这样一来,整个房地产行业就会慢慢变得更加规范有序。房子的质量也会因为开发商更用心的规划而得到提升,咱住起来也会更舒服。而且那些虚报公摊面积之类的猫腻儿,也会随着取消公摊而无处遁形,这对咱购房者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取消公摊也并非全是好处,它也存在不少弊端。开发商以前在计算成本和定价的时候,是把一部分建设成本分摊到公摊面积里的。大家都是按照建筑面积来买房,这些成本就被众多购房者一起分担了。可一旦取消了公摊,开发商心里肯定不乐意啊,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不减少,很可能就会提高套内面积的单价。咱来算笔账,假如有个楼盘,总的建设成本是 1 亿元,一共有 100 套房子,总的建筑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假设公摊面积是 2000 平方米,套内面积就是 8000 平方米。原来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 10000 元出售,就能把成本收回来。要是取消公摊后,还想收回这 1 亿元成本,那套内面积的单价就得涨到 12500 元/平方米。您瞧,这样一来,咱购房者最后实际掏的钱可就更多了,这买房的压力可一点没减轻啊。

取消公摊之后,公共区域的产权界定和管理责任划分就像一团乱麻,变得极为复杂。以前按照建筑面积收取物业费,公共区域的维护费用计算和分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明了。比如说小区的绿化、电梯这些公共设施的维护费用,按照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到每户头上,大家都能接受。可现在只考虑套内面积了,这可就难办了。怎么合理地确定公共区域的维护费用分摊比例呢?这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要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物业管理公司可能就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没办法好好维护公共设施。小区的电梯坏了没钱修,绿化没人打理,到处杂草丛生,这居住环境可就大打折扣了。到时候,业主和物业之间肯定会因为这些事儿矛盾不断,吵得不可开交。

取消公摊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这得重新建立一套完善的房产测绘和评估体系。原本基于建筑面积的测绘标准和评估方法将不再适用,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制定新的规则和标准。而且在过渡阶段,可能会出现市场混乱的情况。就像二手房交易中,如何准确评估只按套内面积计价的房屋价值,如何与之前按建筑面积交易的房屋进行价值对比和衔接,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新的测绘技术和人员培训也需要逐步完善,这对于整个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稳定运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总之,取消公摊有好的方面,如让购房更透明、促进市场规范等;也有不好的方面,像单价可能涨、物业管理难、行业变革挑战大等。不管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人,还是开发商,或者是咱们普通买房的人,都得好好权衡这些利弊,这样才能让房地产市场顺顺当当、健健康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