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整个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我军和敌军实力最相近的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经过了血战的一场战役,其双方参与战斗的总人数超过百万,真正的百万大军在中原地区血战。
而淮海战役一般常规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碾庄围打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是双堆集围打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是在陈官庄打杜聿明集团的多个兵团。
淮海战役我军指挥官在商讨战术
虽然看上去杜聿明集团力量最强大,有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和孙元良的一部分部队。但是这两个兵团大多都是溃兵和地方军阀,战斗力比较差,淮海战役真正意义上的血战反而是前两个阶段围歼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
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兵团,是国民党的核心主力和王牌,也是人数、武器、战斗力最顽强的两个兵团。
那么在分别围剿这两个兵团的时候,作为两个兵团司令的黄百韬和黄维表现如何呢?这两个兵团司令谁更难打一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黄百韬和黄维。
淮海战役国军机枪阵地
02
黄百韬,第七兵团司令官,但黄百韬并不是黄埔系将领而是后来投靠的蒋介石。作为非黄埔系出身的将领,能够走到兵团司令这个高位,而且手握重兵,麾下所属的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和六十四军都是王牌部队,可见蒋介石对黄百韬的信任。
这份信任不是平白的得来的,作为非黄埔系出身,黄百韬很清楚蒋介石更信任自己的学生,于是打起仗来比老蒋的黄埔系更卖力,更不要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来老蒋才愿意将第七兵团交给黄百韬手上。
国民党中将司令官黄百韬
碾庄战役围攻黄百韬兵团总计用时17天,看上去好像还不如黄维坚持的时间更长,但是如果考虑到黄百韬兵团的情况,那就截然不同了。
黄百韬的七兵团原本所属的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和六十四军三个军,后来还有配属指挥的一百军以及川军出身的四十四军总共五个军,也是十二万人,但是黄百韬兵团的情况其实并没有这么好。
正在进攻的解放军
63军在窑湾镇的时候因为还没有集中就直接被我军分割包围消灭掉了,黄百韬的核心三个军就少了一个;
25军作为黄百韬兵团负责掩护的部队最后一个撤退,早在碾庄之前就被打残了;只有六十四军作为全军的先头部队是唯一一个基本保存了战力和建制的部队。
影视剧中的黄百韬兵团
临时配属的两个军,100军和44军也是在渡河的时候基本被消灭了,而且这两个军本身就是驻守地方的地方部队,战斗力差劲。
也就是说到黄百韬兵团等到过河到碾庄布置防御的时候,麾下三个核心的军只剩下了一个半,还剩下25军的一半、64军。100军和44军则是属于充数的,战斗上基本无法给予太多帮助。
淮海战役中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
再加上作为主力的64军军长在碾庄却不愿意南下了,最终老蒋一封电报命令黄百韬在原地固守。
在这种情况下,黄百韬用一个半主力军的力量在碾庄防守,其实可以说打得很不错了,虽然最后葬送了第七兵团,但是也给解放军造成了五六万人的巨大伤亡,就当时第7军团的实际情况来说完全是超乎了预期。
淮海战役中我军的迫击炮阵地
黄百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老蒋的太忠心了,到了碾庄没有继续南下,但是这也并不是黄百韬本人的问题,而是蒋介石的战术部署存在问题。
黄百韬总体表现其实还算可以,关于他的指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很多意外的情况他没有想到,所以造成了兵团被围歼的命运。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03
相比较黄百韬来说,黄维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首先黄维军团的完整度就不是被我军疯狂阻击和追击的黄百韬兵团能比的,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的时候整个兵团建制完整装备齐全,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黄维兵团所属的四个军仍然完整,并不像黄百韬兵团一样是属于半残的状态,从这点来说黄维手握的力量至少是黄百韬兵团的两倍以上。
黄维兵团用卡车组建的防御阵地
不过黄维兵团也有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在双堆集这样平坦开阔缺乏掩蔽的地方,缺乏足够的工事,必须要临时构筑工事。
黄维原计划是在蒙城组织防御的,但奈何老蒋给命令了要他继续向徐州推进,就这样黄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但走着走着等到了双堆集发现走不动了,已经落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于是只能在双堆集这样平坦开阔缺乏掩蔽的地方进行防守,为此黄维利用战车和装甲车形成了一个环形防御阵地。
被俘虏的黄维和黄维兵团成员
在双堆集被围以后,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突围,用精锐力量作为箭头冲出包围圈。当时廖运周师长主动提出打先锋去突围,但是廖其实是我军的人,早就做好了起义的准备。
黄维舍不得用自己的18军作为主力先锋,于是就让廖运周师突围,结果廖运周师一出去就起义了,导致了整个黄维兵团士气大跌。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黄维兵团的战斗力确实强悍,一开始在华野援兵到达之前,中野对黄维兵团的攻击并没有太大效果。如果不是华野援兵,单靠中野可能完全无法对黄维兵团形成束缚,更不要说消灭。
黄维的问题在于一直想带着部队突围出去,没有下决心死守待援,但是突围又没有下定决心突围,而是犹犹豫豫,等到决心突围的时候已经晚了。
国民党中将黄维
04
如果看整个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和黄维的表现,无疑黄百韬表现更好,他以已经半残的一个兵团在碾庄死守17天,给华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而黄百韬的表现正如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一样,书生气很浓厚,呆板不知变通。在手握四个完整军,十二万人的大兵团完全建制完整的情况下表现呆板,守不愿意守,突围又不愿意下定决心,以至于最终覆灭。
当然这可能也和黄维于12兵团兵知将、将不知兵有关。十二兵团的司令官位置本来是胡琏的,但是国民党内部互相倾轧让黄维这个糊涂虫稀里糊涂的当了兵团司令。
黄维在抗战胜利以后基本没在一线带兵打仗,结果突然要带领十二万人的超级兵团去和中野华野决战,本身可能就是比较愚蠢的决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