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侃

胡一侃

网易号

关注
1583粉丝
2关注
216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投资顾问

9枚勋章

理性、客观看国内科技发展。

  • 存储芯片——筑底进行时
    付费
    2023-07-13
  • 种业振兴:助力粮食安全,转基因潜在规模550亿,种子股迈入成长
    付费
    2023-07-09
  • 外资持仓跟踪:热门绩优股受青睐,半导体双龙头净买超10亿
    付费
    2023-07-02
  • 半导体设备:荷兰出口管制新规对A股有哪些影响?
    付费
    2023-07-01
    12跟贴
  • 半导体材料:芯片之基石,战略价值不输设备,国产替代良机已到
    付费
    2023-06-29
  • 龙芯中科四大股东合计减持13.17%,26号刚解禁,28号就要减持,这个减持比例在整个A股都十分罕见,吃相太难看。
    今年人工智能减持的不少,一些股东心思都放在收割,还有心思搞企业?并且还是符合规则的减持,散户有苦说不出。 如果都以自身利益第一,何时能突破瓶颈、卡点?吃相太难看的套现行为,极大损害投资者的信心,谁还敢坚定持有科技股?恐怕在现行规则内,短炒还会持续,价投难以实现。
  • 半导体设备:海外限制仍有不确定性,国产化提速预期再加强
    付费
    2023-06-26
  • A股:刺激来了,方向在哪里?
    付费
    2023-06-18
  • AI芯片领航者:国产CPU+DCU龙头,业绩亮眼,深算一号比肩英伟达
    付费
    2023-06-14
  • 券商周略(6月第2周):
    1.海通:借鉴历史看市场如何走出底部? 对比过去5年A股较明显的4个市场底部,当前A 股风险溢价率、股债收益比、换手率、成交量等情绪指标显示市场情绪已调整至历史低位; 过去5年A股底部基本为V型底,底部右侧时前期领跌行业弹性更大,走出底部需积极因素催化情绪改善。 2.广发:拥抱确定性,择优稳增长 全球拥抱“确定性” (高现金流、高回购、高ROE、高ESG),日本股市“日特估”、美股AI结构性突围; 对应A股,拥抱两个确定性:“科技奇点”确定性数字经济AI、永续经营高股息现金流确定性“中特估”。 3.申万:博弈政策,不如坚持主题思维 博弈地产放松,目前还不是一个高弹性的投资逻辑,存量博弈环境下,核心资产和重点主题短期存在跷跷板效应,能够带领反弹走得更远的结构,但尚未形成合力; 维持短期底部区域判断不变,耐心等待让市场选择方向的关键催化出现(更明确政策催化,或者主题新增催化落地); 短期不排除经济悲观预期快速出清,演绎“最后一跌+绝地反击”行情,下场博弈政策,不如坚持主题思维,隔岸观火。 4.兴业:共识正在又一次凝聚 5月以来市场一度进入迷茫、混乱的状态,而当前,随着市场来到低位、悲观情绪有所缓和,也开始整理思绪,再一次进入到寻找主线、凝聚共识的过程; 参考去年4月底和11月,景气或将是本轮修复的主线,下阶段政策稳增长的力度有望加码,对于地产、有色、煤炭等经济强贝塔板块,在6、7月份,从赔率出发有战术性博弈机会; 而中期,修复的主线仍将以景气为核心,也是共识将逐渐凝聚的方向,半导体有望成为下半年“数字经济”的领军者。 5.中信:临近谷底 市场对经济负面预期反应接近尾声,下半年经济有望从局部改善转向全面复苏; 政策不会缺席,但也难以符合市场的激进预期,存量市场特征难以改观,市场分歧仍然较大,博弈依旧激烈; 市场正临近下半年波动区间的谷底,坚守业绩驱动,兼顾政策主线。 一句话总结,市场底部特征明显,但反弹方向模糊,缺少新催化剂,市场共识依然聚焦于前期热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 多相电源:AI服务器供电方案,3倍价值增量,国产新星冉冉升起
    付费
    2023-06-11
  • 市场回暖,涨停76家,连板16家。
    涨停板和连板家数并不少,我们看近期的数据的话,从5月22号之后连板家数大多维持在15-20家左右,从6月2号之后跌停家数降到20家以下; 而在5月22号之前,连板数大多在10家以下,涨停家数一般不超过50家,跌停家数在20家以上,甚至50/70家的也有; 从历史涨跌停数据看,个股并不像指数那样弱势。活跃度不低,炒作热度不差,但分化大,强者恒强。 我们所看到的,人工智能产业链、AI服务器产业链反复的炒,调整幅度很有限,跌出点空间就涨; 目前也没有太多其他的热点,资金专注人工智能炒,有的细分领域炒得不是一般的高,光模块、传媒、游戏用牛市形容不为过,不管是盘子小、炒题材,还是抱团取暖,反正是起来了; 我们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对AI三大核心和AI服务器硬件关注会更多一些,专栏讲的也是一些未来可能成为行业龙头的公司,算力、算法、数据的核心公司,虽然没有小盘那么暴利,但也不差,比较稳; AI服务器产业链专栏说的比较透,AI算力芯片、边缘算力SoC、存储、高速接口、光芯片、PCB、液冷散热、Chiplet,都是基于长期逻辑,这些公司大家可以持续跟踪,做轮动,PCB和液冷散热是最近讲的,热度比较高; 还有服务器模拟芯片多相电源,说的时间挺长的,一直没出专栏的原因,是在等合适的时机,现在看时机快到了,我们下期讲。
  • AI服务器之散热:渗透率加速,AIGC需求旺,液冷站上新风口
    付费
    2023-06-08
  • 创业板最低打到2124.52点,距离去年4月低点2122仅差2点,19年创业板牛市以来,可以说成也新能源,败也新能源。
    宁德时代遭遇国外投行摩根史丹利看空,目标价下调至180,幅度约16%,原因是宁德时代可能不再供应特斯拉北美,在市场份额以及利润率方面的风险在增加,宁德今天下跌5.46%; 看空研报在A股并不常见,得罪上市公司又得罪投资者的事券商一般不干,对不看好的公司保持沉默,不出研报是行业默契,当大家习惯了这种默契,突如其来的看空研报影响就很大。 当前市场,投资者平衡心态至为重要,新能源跌不休,人工智能涨不停,对投新能源的投资者来说是巨大的心理落差,人工智能内部同样也有落差,做芯片的、做大模型的股票涨不过做游戏的,做传媒的; 还有市场当中的妖股,连续涨停,几天翻倍,看到而没得到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不禁要感叹一下,某某公司何德何能炒这么高? 这种行情比较容易搞心态,因为赚钱机会少了,抱团炒作多了; 个人觉得调整好心态其实就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圈,永远都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坚持自己的能力圈是避免扰乱心态的方法。 我们专栏最原始的框架是半导体,今年拓展到信创、人工智能,但主要也是半导体、电子相关的硬件,但市场的机会不止于此,AI应用方向是我们覆盖的薄弱环节,游戏、传媒甚至强于算力,光模块也强于算力,虽然我们有覆盖到光芯片,但还是稍弱一些; 不是发现不了机会,只是不轻易逾越自己的能力圈,人的能力圈都很有限,有广度必然没深度,有深度必然没广度,我们的选择是放弃广度追求一定深度,对行业了解得越深,才容易拿到先手,感受到市场的细微变化,在我们熟悉的范围,把握先手的能力还算勉强; 如果追求广度,用短时间的了解去挑战别人坚持多年的能力圈,容易吃亏。 坚持自己能力圈,赚自己的那一份就够了,缺少机会的时候,不强行追求机会,看到的再多,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也赚不到,放平心态做自己的能做的其实会做得更好。 公募基金才人辈出,各领风sao也就数年,就是这个道理。
  • 看到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
    “当前政策的重心在于科技安全与重要改革(教育双减、文化自信等),而非刺激。根源是更加注重增长中的债务约束、共同富裕与安全性,而淡化增速目标。” 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多多少少建立在负债的基础之上,居民、企业等各个经济参与主体都在加杠杆,这部分增长透支了未来的增长,比如居民买了房,房贷成了固定支出,压缩了消费空间; 当杠杆率较低的时候,还能依靠加杠杆维持经济高增长,当杠杆率到一定程度,发展又面临一定压力,债务就会成为约束,再加杠杆更多是风险; 另外,经济增长过程中,财富的分配也是极为重要的,中金公司的统计数据,中国私有财产中,0.33%的人持有67.4%的私有财产,92.77%的人私有财产占比仅7%,这是巨大的反差,意味着高速发展的红利,被少数人掌握; 这背后是西方经济学“人性利己、利益最大”的发展导向。 经济发展了,幸福感却下降了,可能原因在于大部分人背上了杠杆,少部分人财富更集中了,分化大了。 最近关于房地产松绑的消息挺多,放开限售限购从某种角度来说,拿捏不好,是为少数房产持有者提供了套现的机会,让更多人分担杠杆率过高的风险; 高杠杆率是高速发展的遗留问题,要摆脱债务约束、实现共同富裕是个巨复杂的问题,上下已相当重视,正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相信。 当前,我们正处在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和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接力增长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不容易,但方向是清晰的,科技是主要突破口,对投资而言,紧跟政策导向,科技放在第一位。
  • 市场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持续性热点,走不出像样行情。
    人工智能方向自5月25号英伟达财报刺激之后,到目前已开始情绪退潮; 传媒、游戏相对较强,实际上还是人工智能的延伸(卖版权、炒数据、一季报相对较好),现在也充分反应,少部分股票创新高,主要是个股层面的消息刺激; 中特估现在看更像是避险工具,对市场实际的影响是,中特估一拉,个股跌得更惨; 要真正走出来,恐怕还需要新消息、新政策的刺激。 苹果MR我们高度关注,昨晚Vision Pro正式发布,虽然谈不上绝对的惊艳,毕竟不是首创,定价也比预期要高,预期3000美元,实际3499美元,但在硬件配置、解决软件生态、长时间佩戴不舒适、无法与现实交互等方面,确实比现有XR产品要做得好很多; 苹果MR的发布,个人觉得对XR行业的刺激作用更大,手势识别、混合现实、结合AI是XR产品的发展方向,但内容生态、应用领域依然还需要探索; 产品好不好,还需要市场检验; 今天A股MR方向反应有些过激,MR落地不是终点,接下来会有更多相关消息,我们也会持续关注,XR依然是充满机会的行业。
  • 苹果MR如约而至,命名Vision Pro,售价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4500元。
    配置上,搭载M2+R1双芯片方案,12个摄像头+5个传感器,屏幕采用Micro OLED,三层Pancake光学方案,外接电源,无手柄,通过语音、手势识别操控; 硬件配置基本与我们专栏第60章预计的一致。 亮点在于,混合现实的能力确实超越目前市场上所有XR产品,可通过旋钮调节沉浸感,在不摘下头盔的情况下,可自由处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事务,AR+VR深度融合; 另外,软件生态是制约现有XR产品的主要瓶颈,苹果与迪士尼合作的Disney+服务将融入苹果MR(包含各类赛事直播、3D视频、电影等),也兼容自家APP store应用,生态上有优势; 具体应用主打健康、学习、办公、设计、游戏、视听领域。 整体看,硬件配置早有预期,超预期的是混合现实的能力。XR产品除了新鲜的科技体验,能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有爆款的内容才是关键,Meta、Pico都没有做到,苹果还有待验证。 对股市而言,苹果MR主要三个受益方向,一是苹果MR供应链,二是XR内容产业,三是XR硬件产业,我们在专栏第60章总结过,详细内容大家可看专栏。 我们认为,苹果MR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对XR行业的刺激作用,MR发布之后,国内外友商可能也会有新的动作,股市能维持热度。
  • 券商都在看反弹,就目前而言,反弹的方向是极为有限的;
    人工智能的位置整体不低,跌多了会涨,突破前高比较难; 虽然英伟达、美满电子业绩喜人,但对A股的刺激告一段落,不少公司已反弹20%以上,虽然趋势依然向上,但力度明显减弱; 传媒、游戏一季报较好,在经过前期大涨之后,AI赋能、估值提升的预期也已充分反应; 半导体方面,设备业绩最强,维持上涨趋势,华创周末有消息刺激,带动上涨; AI芯片热度有所下降,信创核心公司延续反弹; 市场为数不多的热点看上去散、乱、不便宜; 反弹需要看到更多消息刺激或政策刺激,市场也需要看到一些新的方向,今晚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需要重点留意,如果确认苹果MR发布,将可能带动XR产业,进而带动低迷的消费电子,逻辑会发生变化; 周末我们专栏专门讲了苹果MR,但MR在市场的反应很一般,可能存在预期差,市场喜新厌旧、而现在正好也需要新的方向聚拢人气,苹果MR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方向。
  • 券商周策略(6月第1周):
    1.招商:核心反弹,科技继续 外资重回流入、经济预期回暖和AI创新浪潮是6月三大关注点; 市场下一个阶段将会围绕硬件创新和半导体周期复苏进行布局,如计算机设备及应用、半导体、消费电子、元器件; 经济预期回暖,考虑到供应格局和需求弹性,留意家电家居、工业金属和碳酸锂; 2.中信建投:积极信号逐步出现 国内财新PMI、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好转,市场政策预期加强,情绪缓和,A 股整体处于底部区域,市场在等待进一步积极信号; 行业留意传媒、通 信、计算机、半导体、食品饮料、汽车; 3.兴业:本轮修复的两条主线 经济压力下稳增长预期开始升温、调整后向权益资产性价比已显现、绝大多数行业拥挤度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外资开始回流并对市场形成支撑; 参考去年4月底和11月,修复行情的两条主线:景气+政策; 4.广发:拥抱确定性 “科技奇点”确定性:AI+处于新 一轮科技周期起点,留意AI业绩拉动已兑现的算力(光模块/AI 芯片/服务器)、AI 赋能提估值的环节(半导体设计/游戏/广告营销); “永续经营”确定性:中特估(保险/港口、一带一路 、电力/军工、运营商/绿电、电力/交运) 5.海通:当前可以积极思考这个市场 基本面预期有望得到纠偏,留意增量政策的出台;对比历史看当前市场调整已经比较充分; 数字经济是全年主线,一是留意政策发力的数字基建、信创等领域;二是技术变革下,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人工智能及上游半导体等领域将受益; 下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数据:苹果WWDC大会(苹果MR)、5月财新服务业PMI、5月CPI/PPI同比。
  • 苹果MR——虚拟现实的“iPhone”时刻
    付费
    2023-06-03
    4跟贴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