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燕国大败于齐国,国势日危。燕昭王为了报仇雪恨,振兴燕国,费尽了心思和气力,却是收效甚微。他颇为伤感和气馁,一时难以振作。

一次,他去燕国的贤士郭隗家讨教,郭魄便对他说:“大王精神黯然,神气灰暗,可是有难解之事吗?"

燕昭王诉说完苦衷,却见郭隗反是一笑,便道:“贤士可笑我无能吗?"

郭隗忙道:“非大王无能,只是大王不得其法而已。 ”他一脸正肃,接着分析说:“燕国新败,事有不济,这是很正常的事。大王事无巨细,求功心切,却忽略了最该首先办的一件大事。正所谓事在人为,如今我们燕国人才凋零,出众者屈指可数,这样怎可成事呢?以我看来,大王还是要在招揽天下人才之事上加大气力,以为当务之急。 ”

燕昭王深以为是,却愁苦道:“人才难得,真人难觅,仓促之间,又怎能寻得到呢?再说凡为人才,皆为难御,我真不知该如何办理此事。 ”

郭隗接着便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国君用千金的高价来买千里马,三年时间也没有买到。他的侍从自告奋勇为他买马,三个月后却将一匹千里马的马骨带回,并告知他买此用了五百金。国君大怒,那侍从便解释说,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大王求马的诚心,人无论为金为名,都会自动送上门来,何愁千里马不可得呢?不久,果然有三匹千里马被人带到国君面前。

燕昭王听此,略有所悟。郭隗又进一步强调说:“人的本性皆有其可利用之处,人才也不例外。只要大王对症下药,不吝重赏,自能驱使天下英雄。 ”

燕昭王大喜。郭隗又建议他以己为饵,以钓四方英才。于是燕昭王依计行事,给郭隗盖了一所豪华的府邸,对之礼敬备至。他又在都城外筑一高台,上置千两黄金,以备赏给投靠他的人才。

燕昭王此举,很快便在天下传开,人人称羡。贤士能人为其所诱,纷纷赶至燕国,唯恐落至人后。燕昭王手下一时人才济济,实力倍增,他依此富国强兵,最终战胜了齐国,得偿所愿。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君主,燕王哙之子即位后求贤若渴,礼待老巨,以致各国群贤聚集燕国,铸就了燕国最辉煌的时期。

燕昭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昭王

下附上以成之,上恃下以成名。意思是说: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取得功名。

身为人下,要想谋取权力,首先要借助上司的力量。为人上者,没有下属的辅助,势必难有作为。二者各有所需,也各有其手段来应付对方,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从对方最想得到的东西入手,以此来诱惑他,挟制他,以为己用。所以说凡是高明的上司,必是深知其下属所需所想,而施以不同方法让其甘心卖命的人。如果一味倚仗权威压人,不给其甜头,使其失去进取的动力,那他就会阳奉阴违,不尽其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