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郡县制度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它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的联邦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邦制是为了方便管理大片土地,而郡县制的发展是为了方便打仗。

我们来看看郡县制是怎么诞生的,它有什么特征和优缺点,以及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郡县制最早设立县的是楚武王,最早设立郡的是秦穆公。一开始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分裂。

因为在分封制下,诸侯国往往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甚至发生叛乱。

郡县制的发展和战争有密切关系。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霸天下,都进行了变法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把秦国原来分封给贵族的城邑合并成了30多个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就把军事、财政、人口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国灭掉其他国家后,又在新得的土地上设立了郡,作为更高级的行政单位。

比如灭掉韩国后设立三川郡,灭掉楚国后设立楚郡。每个郡下面还有若干个县。郡的首长叫郡守,县的首长叫县令或县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有什么特征呢?

首先,它有严格的层级结构。从上到下分为中央政府、州部、郡、县、乡、里。每一级都由中央政府指派官员管理,并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

其次,它有临时性和雇佣性。每一级的官员都不是世袭或终身制的,而是由皇帝雇用和考核的代理人。他们只要完成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就能得到俸禄和升迁;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罢免或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种郡县制度有什么优缺点呢?

优点是便于垂直管理,效率高。因为秦汉时代修建了驰道等交通工程,使得中央政府可以快速地传达命令和调动资源。

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引起民怨和反抗。因为地方官员只顾完成任务,不顾百姓死活;而皇帝也要承担巨大的决策压力和工作量。

郡县制度对中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中国能够在经历多次分裂后又走向统一,并保持统一长达几百年之久。它也使得儒学成为国家认可和推广的教育思想。

因为汉武帝时代开始设立五经博士来教育官僚,并通过察举和征辟制度选拔人才。这样就把儒学和选官绑在了一起,使得儒学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人的信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秦汉郡县——战争演变出来的行政制度,后来也成了封建王朝维系统一的基石。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权力过于集中,民众缺乏参与和自治的机会,地方官员脱离民情和实际,皇帝承受过大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中不断暴露出来,导致了许多动荡和变革。你觉得郡县制是否是王朝统一的基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