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未来能带宠物上车了?最近12306正对高铁宠物运输开展问卷调查,届时猫、狗、兔子、仓鼠、鸟类、禽类,还有一些较为冷门的爬行动物都有机会登上高铁,和主人携手回家。

携宠回家能成为现实,得益于“它伴侣”在市民生活中日趋高涨的家庭地位——当下封闭的个体更愿意选择与宠为伴,“结为”精神伴侣。回溯饔飧不济的年岁,牲畜地位从未能与人类权益相埒,达到过今天这样的高度。

而作为交通重要基建项目,我国高铁的建设和投入本身未必遵循了理性原则。十几年来,全国高铁里程从 9300 公里飙升到 4.5 万公里,速度快、建设广、里程长,不计成本地投入,一度将基建狂魔和中国速度的符号,与高铁项目紧密捆绑到了一起。

尽管推进铁路局公司化经营改革,希望推进以市场导向来运营的经营机制。但管事儿的毕竟不花自己腰包里的钱,这些年从“市市通车”到“县县通车”背后,有媒体披露,中国高铁线路中能够盈利的线路实际屈指可数,仅京沪、沪宁、宁杭、广深、京津和沪杭能够正常盈利。

随着时间推移,大量供需关系失调的政治诉求影响铁路布局,叠加了本息偿付高峰期、高铁建设提速期、大规模维修期三大周期,让高铁的成本不堪重负。这个地方经济的曾经发动机,正在反噬区域和地方债务,并且亟需通过转移支付求生。近年来,高铁多次以“调价”之名行“涨价”之实,无非是转嫁成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一边亏损,一边还要硬着头皮继续干。仅2024年,全国就要投产新高铁线路达1000公里以上。上哪找钱,就成为铁路运营机构不得不上下求索的数学难题:高铁不是市民长途出行的唯一手段,涨价过度,必然会影响载客人流,最后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把目光投入到愿意为宠物投资的群体身上,看起来是在提升客户服务,实际上则是寻找新的“肉鸡”。运营者大抵坚信,自己舍不得吃米其林,也要喂爱宠罐头的人群,满足宠物的需求,并提出更高的收费,必然也能被这部分群体所接受。这件事,比起应付孩童的噪音问题,从经济价值上看,显得更具有紧迫性。

人宠混坐并不现实,姑且不考虑安全性和气味、习性、敏感度迥异等产生的管理问题,望而生怯的畏宠群体,或许会直接影响铁路的正常售票体系。因而,在非高峰时段,独立的宠物车厢,适度的宠物疾控筛查,必要的应急手段,都将加成到票价之上,向特定群体索取更为高昂的超标服务。

这么来看,手里本来是一把烂牌,在不能止损的情况下,谋求局部胜利,也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大获全胜。是满足乘客千人千面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维护宠物尊严的硬牌,可以重重打在更多出行者的脸上。

存量时代,这都是必然现象。修铁路的时候没问过你,涨价的时候没问过你,未来某个时刻,在车上新增宠物的容身之地,也不需要问你的意见。

在不看收益的时代,我们是车上的乘客;在看收益的时代里,我们和们,都上了同一辆时代的列车。

时局紧张,要下的自然是猛药。

只是不曾想到的是,曾在语文试卷上被讴歌的中国速度,拉上了别人家的狗,唯独抛下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