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1949年三大战役之后,我军为什么又等了3个月才过江?

北方的决定性胜利,无疑是49年1月完全结束的三大战役。应该说到这个时候,北方的国军军事威胁已经解除(不含西北地方军阀、山西少量晋军),为什么我军当时没有立即向南追击,打过长江呢?要知道著名的渡江战役是49年4月才发动的,在战机如此珍贵紧张的时候,解放军为什么要晚3个月才渡江?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过江不是过家家,需要进行极其周详的准备工作,其复杂程度甚至不亚于打一场淮海战役。从我军各主力部队在49年之前的番号便能看出,各大野战军都是长期在江北陆地作战。海军,或者说水战基础是十分薄弱的,这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渡江部署。要跨过长江作战,包括百万兵力和武器的投送,都需要经过实际的演练,尤其是士兵的江上作战能力,以及快速解决必要的运力条件。前者需要2-3个月的集中模拟水战,进行实操提高;后者则需要巨大的财力和民力,制造和征调过江用的木船,包括大量操纵船只的船工。因此想在三大战役一结束就发起南线作战计划,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客观准备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给予对手一定的空间,尽量促成南方的和平解放。国军百万中央军主力葬送在江北后,其内部军政格局也有巨大的震荡,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取胜,其实已经是共识了。这个时候国军主动向我方提出了和谈。虽然我军清楚敌人的目的很可能在于拖延和调整,以及向台湾输送战略物资,但是在大势之下还是有必要给予国民党一定的空间,以争取减少继续作战双方的伤亡,及百姓损失。如果国军方面能以实际投降的方式解除江南武装,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事实上双方分歧较大,国军方面也并无真正的诚意,只是通过谈判拖延了近1个月的时间,为构筑防线做最后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解放军自身兵力调动和整编的需要。49年2月我军进行了内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整编,以前按照地理区域命名的野战军称呼也作古,取之以数字番号命名。确实留出时间整编队伍是极其必要的,分析一个情况便于理解:在49年1月我军总兵力超过420万人,一半以上是近1年内转化的原国民党兵,而三分之一的兵力又是刚刚结束的三大战役期间转化而来,如此庞大的基数,士兵思想水平和构成参差不齐,若不及时整编教育,再向南方进攻,队伍内部很可能会出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家在北方的同志,也得充分动员才行,打仗不是累加人数就能取胜,队伍精神上没有战斗力的话,人再多也没有用。而整编上百万部队,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比如二野从战前的12万人扩充到28万人,没有一个月以上的调整工作是难以实现的,这还是人数较少的野战军,其他部队更不用多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