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瑞品牌营销中心的副总经理姚飞,对未来汽车格局提出了一个大胆预测:在未来汽车行业的整合过程中,中国的汽车品牌将大幅减少,顶多只有五家自主品牌能够存活下来。
这场车企淘汰赛已经是业内的共识,只不过对最后存活下来的车企名单各有猜想。
那么对于主要还是油车为主的奇瑞来说,成为最终的赢家能有几分胜率?
竞争加剧,行业或抱团,或瘦身
2024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型的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连续四个月超过50%,也就意味着,往后购买油车的将成为少数人的选择,电车成了主流。
同时,国内各家车企的市场份额争夺战更加白热化, 优胜 ( 参数 丨 图片 )劣汰进一步加速。中国品牌之间的整合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分担投入。
比如今年5月,蔚来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且蔚来“换电联盟”已扩容至8家车企,已经覆盖了中国主流车企的半壁江山;中国联通与奇瑞汽车、长城汽车、长安凯程汽车等车企共同发起成立“汽车出海联盟”;行业内最受瞩目的还是华为汽车生态联盟,华为汽车BU业务独立后不断吸纳车企入股,鸿蒙智行模式也在加速扩容。
同时,不少车企也在收缩战略,通过整合旗下部分品牌及相关资源来实现提质增效。
例如,吉利汽车对极氪和领克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上汽乘用车对荣威与飞凡品牌进行研发、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多个维度的协同;吉利控股集团也整合了旗下品牌,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
总而言之,无论是相对弱势企业之间的“抱团取暖”,还是头部车企与技术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整合提速与并购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主题词。
“多生孩子好打架”,奇瑞又玩旧花样
但奇瑞选择了与市场趋势“唱反调”。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为奇瑞立下Flag,“2024年年中奇瑞要回到新能源前三,年底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第二位,要看到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的背影。”
往年,奇瑞新能源方面只有微型车,仅靠奇瑞 小蚂蚁 、 QQ冰淇淋 等A0/A00级车维持增长。
2024年,奇瑞新能源“不客气了”。这一年奇瑞先后已经投放了奇 瑞风 云、捷途山海、星途星纪元、ICAR、智界等品牌/序列旗下的多款车型,林林总总10余款。
这一众新能源产品的加入,让奇瑞在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速开始狂飙。10月,奇瑞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达到7.1万辆,同比增长342.1%;1-10月,奇瑞新能源车销量累计达到40.3万辆,同比增长205%。
增速虽快,但在这10个月里奇瑞控股202万辆的总销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还不到20%。并且这离尹同跃“新能源车保三争二”的目标还差点距离,与同行相比,总销量被甩开的吉利、长安1-10月新能源销量分别为65万辆、53万辆,均高于奇瑞,更不用提单月创下50万辆的比亚迪。
整体上,奇瑞跑赢了去年的自己,但和其它新能源领头车企还是存在差距。
也许是看到了销量的暴增,给了奇瑞继续加速布局多品牌战略的底气。11月15日,2024年广州国际车展,奇瑞集团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参展,共带来38款车型、包括22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奇瑞品牌有15款车型,重点新车为 风云A8 L,此外, 风云 序列两款全新概念车猎风、劲云也在车展上上亮相。
说实在,奇瑞新车如此疯狂的发布速度,让无数新势力汗颜,可见作为传统主机厂,其开发能力、量产能力都是有积累的,只要市场有需要,奇瑞产品就能百花齐放。
但是一味地推新,并不代表了一定会成功。
这不是奇瑞第一次采取这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市场策略。十多年前奇瑞靠着 奇瑞QQ 、奇瑞风云火爆全国,而后不断推出新品牌,让生产线更是一下子多出了30余个车型,为的就是一网打尽中高低市场,结果不尽如人意。最后意识到战略失误,奇瑞停产了大部分车型,并把一大堆边缘的品牌收归到奇瑞品牌旗下。
失败过一次的奇瑞应该更明白,想要多生娃打好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运营和管理这些子品牌,使其形成合力而不是互相牵制,这需要奇瑞在品牌定位、市场策略、产品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控。
就目前来看,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数据显示,奇瑞今年推出的车型中新能源占到了绝大部分,但却没有一台月销破万的“爆款”。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车的品牌主要有风云、捷途山海、ICAR、星途(星纪元)这四大品牌,其中风云汽车算知名度较高的, 风云T9 今年销量逐月增加来到了10月的8551辆,其他风云A8、A9未公布具体数据;接下来就是 iCAR 03 和 捷途山海T2 在2024年10月的销量分别为5644辆、5816辆,至于捷途山海其他车型月销量均没超过3000辆;而奇瑞重点推出的高端纯电品牌星纪元市场反应更是平平,星纪元ES在10月的销量仅为551辆。
总而言之,奇瑞新能源车型,没有一款车型月销量过万,说明产品力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相比之下,吉利以前也是这样的问题,但是吉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产品的定位更有针对性,比如近期推出的 银河E5 直接对标 比亚迪元 PLUS,以更高的性价比著称,一上市就销量破万,大获成功。
而奇瑞的产品线一如既往的复杂,以瑞虎系列的虎8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上市到现在总计推出了20多款不同版本型号的车型,而在这些型号中又分为虎8、虎8 PLUS、虎8 PLUSC-DM、虎8 PRO、虎8 PRO PHEV、虎8L……
这么多版本、这么多型号,只会让消费者更难选择。而且除了星途主打高端,奇瑞大部分的车型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多个子品牌之间缺乏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导致内部竞争激烈,甚至形成“互相伤害”的局面。
业内认为,奇瑞在品牌管理和运营上也显得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品牌整合和协同作战能力。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奇瑞子品牌的发展,也制约了大奇瑞的发展,使其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有时候,多生儿子非但打不了架,还会变成“自相残杀”的局面。
隐忧开始显现,奇瑞该谨慎注意了
对于奇瑞,一边是子品牌的快速推出,但相应的产品与品牌影响力却没有跟上,而另一边是新车型的开发不断耗费大量资源,包括不限于品牌运营、研发成本。与此同时,奇瑞新能源车的销量始终难以起色,导致产能利用率远远低于盈亏平衡点,最终有可能会压缩企业现金流,甚至推高企业负债率。
比如,以电池包为例,奇瑞旗下车型采用统一的C-DM动力系统,覆盖了A-B级轿车、SUV、MPV(5/6/7座)的全部车型。为了适配BEV、PHEV等各类新能源车型,尤其是油改电,奇瑞需要在电池包方面采取定制化策略,例如奇瑞 瑞虎5x HEV的电池包位置和尺寸有所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空间布局;而不同车型的电池包在容量和续航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
也就是说,随着奇瑞车型的增加,就需要更多对应的电池包,每一种电池包背后,意味着需要一个工程研发团队,这些都会加大奇瑞的研发投入,导致更多的工作量,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加更多的班,而研发成本太大,导致他整个组织架构对单个研发人员的薪资只有那么多,至此奇瑞会被爆出低薪跟加班风波也不意外了。
据诸多媒体报道,奇瑞不仅加班严重,工资水平也比同行低一半,甚至没有加班费。而且还有员工发帖直指奇瑞管理问题:内部频繁推出新车型、大肆压缩开发周期、流程体系混乱、质量难有保证。
而这些管理上的问题最终又会反过来拖累奇瑞的产品表现,进一步降低出现爆款的可能,使得公司陷入负反馈循环。
而当前新能源市场早已被先行者定义,这场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淘汰赛,让中国品牌内部呈现出了持续分化的状态。尤其在20万-30万元区间产品的赛道,主要是华为生态企业持续发力,再加上小米汽车的入局,反观长安、长城、吉利、奇瑞这几家销量头部车企倒是落了下风。
而奇瑞想要在牌桌上留到最后,必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并尽快打造出爆款,因为内卷的新能源市场,不容有短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