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启发、经验和反思。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承载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人性因素。
在孙宇所著的《漫长的黎明:两晋到隋唐的毁灭与新生》中,我看到在历史不断变换的时局中,皇权的毁灭与新生,人们的迷茫与希望,长久黑暗与漫长黎明。
这本书中,孙宇的文字非常带感,有很多文字总结和原创金句,让人看了耳目一新。
混沌世界中的两晋与隋唐,太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出现,留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那么的短暂且宝贵。
有的人机会来了却还没准备好,只好灰溜溜的下场,比如刘和。也有的人准备了很长时间,可是刚上台就遇到了新的变故,比如刘渊。
有的人辛苦创业刚有所成绩,自己就挂了,只得将这份成绩让给别人,比如司马昭。
还有太多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以及一次次外戚干政的残局。
三国时期的结束总让人觉得有些草率了,毕竟三国鼎立时期,每个掌权者都是那么呕心沥血地让国家做大做强。
曹操带人打江山,司马家“黄雀在后”捡了个大便宜,收拢了魏蜀吴的拥有所有战利品,创建了新的王朝西晋,西晋的开始太过富有,导致他们可以随意挥霍,皇帝和大臣们都很迷茫,管理没了目标。
“晋武帝司马炎虽然不是头一个统一天下的君主,但一定是统一天下时,局面看上去最好的君主。秦两汉建立伊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西晋的统一未经过大规模战役破坏,可谓前无古人的壮举。”
“在晋武帝坐羊车晃悠,王恺、石崇大搞行为艺术的时候,匈奴质子刘渊读完了诗书礼易和《春秋》,学遍了刀枪斧钺剑戟钩。”
别人都“躺平”,就一个人站着,很容易惹眼。所以刘渊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也让大家心照不宣地排挤他。刘渊心里苦,但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卧薪尝胆。
祥和总是相对的,因为得来的太容易,统治者内心就会不安与迷茫,这种不安也使得他没有目标,硬创造目标,比如挑起内部斗争,滥用职权大肆分封。
“自商鞅变法以来,废分封,行郡县,成为历史前进的方向。历史,会重罚每一个开倒车的人。”
司马炎统治10年就死了,为了管理省事,10年就封了上百个王,他能控制,可别人控制不了。
于是他死后,皇权交给自己“何不是肉糜”的傻儿子,儿子妈妈和儿媳妇于是开启了权力争夺战,外戚干政。
各王爷们不服,“八王之乱”开启,朝廷很快就乱了,谁都想来争一争皇位,可谁都坐不稳这位置,内部争斗让社会生灵涂炭。
匈奴质子刘渊也终于熬鹰成功,带着匈奴十万大军杀回来了。
还在忙着内斗的西晋各皇族贵族们眼看着敌人杀进皇城,依然是一团散沙,当权的只得迁都南下,由此东晋以闹局开启,各少数民族登上历史舞台。
刘渊称帝建立的汉国,想要用中原人的文化同化草原匈奴的思想,可是他的老乡——匈奴人们理解不了“为什么中原人非要年复一年地苦等青草头上长出的穗?为什么中原人非要在固定的地方建狭小且搬不走的房子?为什么要圈里养猪?”
一个匈奴人,想要做汉王,还想要为汉王朝报仇,还要忙着杀汉人。刘渊自己没有搞明白自己要怎么办,还没来得及施展,他就去世了。
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渴望稳定的生活,期待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够结束战乱,带来和平与繁荣。
隋唐的兴起正是这种希望的实现,隋朝的制度创新,唐朝的继承与迭代,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是两晋“黑暗时代”的磨砺和洗礼,孕育了隋唐的辉煌。
这是一本读了就放不下来的书,讲述了300年乱局的前因后果,看得让人可赞可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