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帅部战略指挥全军问题,《大决战》电视剧给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集体决策的方式。战略指挥是整个指挥体系和链条当中的“龙头”和核心,如果表现得不符合客观事实,难免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因此,有必要对解放战争特别是大决战时期我军的战略指挥问题,亦即统帅部的指挥方式问题做一探讨和厘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奉行的是党指挥枪的原则,这要求统帅部的战略指挥主要是由中央军委来负责。

众所周知,“七大”之后形成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五大书记领导集体。按说,根据我党奉行的党指挥枪的原则,重大军事决策肯定是由五大书记集体讨论实施的。这一点是不须质疑的。

实际上,在大决战的日日夜夜里,五大书记也确实是每天晚上都要到毛泽东主席的住处碰头开会。但要知道,五大书记领导的是中国人民解放的整个事业,军事虽是重头戏,但并不是全部。特别是五大书记还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刘少奇,虽也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重大军事决策,但更多的是管理党务、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任弼时在军委内并没有兼职副主席。所以,真正负责统帅部战略指挥的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主的中央军委。而当时的军委主要成员是,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除刘、周、朱之外,还有一个在西北前线的彭德怀。因此,五大书记决策军事与中央军委决策军事还是有所区别的。也就是说,极为重大的军事决策由五大书记来决策,日常的、一般性的、大量的都由中央军委来决策。

军情似火必须及时甚至是实时处理,这使得统帅部的指挥主要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主。

解放战争特别是大决战时期,战事频仍,军情似火。这对战略指挥层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统帅部在处理这些紧急的军情时,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去处理,不可能繁多的军情、似火的军情都由五大书记来讨论决定。实际上这是办不到的,如真那样是容易耽误事的。

由于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早在1947年就指挥西北战场上的战事,这样一来,他的总参谋长一职就一直由副主席周恩来兼任。他的这一兼任,相当于肩负军委日常事务的副主席角色。这也便形成了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主的统帅部战略指挥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建国后,直到1952年7月彭德怀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接替周恩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身为军委副主席并兼总参谋长,这使得他成为毛泽东指挥全军的最主要助手。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周恩来兼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这使他成为军委主席毛泽东指挥全军的最主要助手。

有人可能会提到朱德总司令,尽管朱总司令同样也以军委副主席身份赞襄统帅部的军务,但在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和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组成中央工委,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比如后来的朱总司令指导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帮助杨得志等人指挥打仗,便是这一时期的事。直到一年多后,五大书记才在城南庄再次汇合。

城南庄会议之后,朱总司令又在陈毅、粟裕的陪同下,亲自到华野一兵团视察指导工作,前后又是几个月。所以,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主要是周恩来以毛泽东主席的最主要助手身份指挥全军。

这一点,从公开的电报档案资料上也可以得到佐证。据《周恩来传》记载:当时的指示命令电报,“一般经毛泽东、周恩来商量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文电,少数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

或许总理方方面面都要抓、都要管,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使得人们对他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毛泽东主席指挥全军的主要助手这一角色认知不够。实际上,他的辛苦、他的付出,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尤以军事上的战略指挥最为突出、最为出色!所以,我们在研究解放战争统帅部战略指挥问题时,必须对总理的这一历史定位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