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当中,我军在粮草不济、弹药缺乏的条件下,以60万军队抵挡住了国民党80万大军,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而这场战斗看似是陈毅和国民党军刘峙两名指挥官之间的较量,倒不如说是我军的“战神”粟裕和国民党的天才将领杜聿明之间的博弈。
战后杜聿明被粟裕俘虏,但是却一直心有不甘,而粟裕却表明杜聿明输给他确实不冤,因为杜聿明不是输在了军事素养和作战指挥上,而是他缺少了身为一个将领最基本的素质,那就是在战场上独立判断的能力。
杜聿明身为一个将领的弊端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也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所以在杜聿明毕业时候,他就被蒋介石调到了身边委以重用,而杜聿明也的确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因此蒋介石对他使用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要说杜聿明大的军事能力,那绝对不是吹的,毕竟他可是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从小就接受了十分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抗战时期更是屡立战功,是国民党军为数不多能征善战的将领。
杜聿明最为优秀的一战当属同古诸保卫战,当时他率领国民党残余部队孤军奋战,在十分不利的状态下歼灭了日军一个旅的兵力,如此英勇的作战在国民党军队当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只不过杜聿明的身上有一个最为致命的弊端,是可以说是他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他身为一个军人的高超的服从性,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太听话了,以至于淮海战役过后,被粟裕点评为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粟裕这么说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要知道我军的打法一向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粟裕更是深谙此道,而杜聿明则是科班出身,作战方法相对比较有板有眼,但是这还不是导致两人成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导致两人拉开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哪呢?其实就出在了杜聿明本身的性格和蒋介石的身上。
比看蒋介石黄埔军校的校长,但是他对于打仗这种事情却是不敢恭维,但是恰恰他这个人还喜欢好为人师,经常在作战会议当中指手画脚胡乱指挥,这就让很多的国民党军官敢怒不敢言。
怒的是蒋介石胡乱指挥军队,错过了许多的好的战机,而不敢言是因为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是绝对的一言堂,凡是跟他出言顶撞或者和他唱反调的军官,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也只有杜聿明这样的“好好学生”才会在国民党内部吃得开,这也是杜聿明为什么深受蒋介石喜欢的原因,但是这样做的下场就是杜聿明逐渐以蒋介石马首是瞻,丧失了自己判断的能力,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非常致命的。
淮海战役杜聿明错失战机的前因后果
其实杜聿明的性格缺陷也并非一开始就形成的,这是因为他在之前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才让他这样的聪明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杜聿明就产生过想要歼灭我军华北野战军的想法,因为当时的华野刚刚经历过济南战役,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而且当时国民党内悍将黄百韬也在附近,完全做到一击毙命。
要知道黄百韬在国民党当中是出了名的敢打敢拼,而且此人是蒋介石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就连粟裕将军都是对其忌惮不已。
不得不说杜聿明的这个想法非常高明,无论是战机还是地理位置都是得天独厚,而且黄百韬还是蒋介石的心腹,又避免国民党内部的纠纷,可谓是一举三得,当杜聿明将自己的计划告知给蒋介石的时候,没想到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原来是因为国民党的军队在东北战区接连失利,这导致国民党内部反对蒋介石的声音愈演愈烈,所以当务之急蒋介石只想要派人去东北稳定局势,杜聿明自然是不二人选。
不过东北的局势已然成为了定局,纵然杜聿明再有能耐也是无可挽回,但是蒋介石才不管这些,对着杜聿明就是一顿破口大骂,还指责他是因为自己没有批准他围剿我军华野的计划而心生怨恨,所以才在战场上消极怠工,这让杜聿明是欲哭无泪。
随后国民党的部队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很快便迎来了大决战的淮海战役,但此时的蒋介石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国民党军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剩下几人,其中最有战斗力的白崇禧蒋介石却不敢用,因为这个人反复无常,蒋介石生怕他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而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杜聿明又因为之前东北失利正在追责,所以蒋介石只能让刘峙上阵,只不过刘峙这个人是出了名的“长跑将军”望风使舵的本事可谓是炉火纯青,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再次启用杜聿明。
当时华野战区正在合力围剿黄百韬兵团,粟裕下定决心要除去黄百韬这个心腹大患,此时的杜聿明有两个选择,第一是支援黄百韬,这样的话很可能会被粟裕以围困打援的战术损耗掉大量的兵力。
第二就是选择让黄百韬军团自生自灭,而杜聿明则率领80万大军退守到淮河和长江一带,利用地理优势和我军分庭抗礼,相比之下,明显第二个方案更加合理。
但是这个关头下蒋介石又跳了出来,他不忍手下的大将就这样被困死,于是便下令让杜聿明去支援黄百韬军团,有了第一次“抗命”的表现之后,这次杜聿明选择乖乖地去救援了黄百韬,最终导致错失良机,淮海战役一败涂地。
事后粟裕表示杜聿明完全可以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那时的杜聿明一心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尤其是在蒋介石面前他已经丧失了争辩的勇气,正所谓“一将无能,拖累三军”,指挥官办事畏首畏尾,手下的士兵又怎能上下一心呢?也难怪粟裕评价他缺少独立判断的能力了。
参考资料:
《粟裕与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的较量》【党史博览】作者:于慧铎
《国民党“王牌战将”杜聿明的人生归宿》【文史春秋】作者:肖荣华
《淮海战役的关键决策》作者:常浩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