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

路生

关注
1.3万粉丝
1关注
86被推荐
IP属地:宁夏

作家记者

5枚勋章

作家、记者、编剧,媒体策划人及纪录片撰稿人。著有羊性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怀念羊、土匪羊、甲骨羊等多部。

  • “博台线”是连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垂直于胡焕庸线。
    历史沿革 “博台线”见于2020年出版的《地理学报》第75卷第2期《博台线—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的重要功能与建设构想》一文,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 地理环境 2016年博台线西南半壁与东北半壁国土面积占比为59:41,而两侧人口占比约为45:55,经济总量占比约为41:59,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 博台线是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渐变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未来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博台线与胡焕庸线交汇点位于甘肃镇原县,垂直区域涉及甘肃平凉、庆阳和陕西宝鸡、咸阳4市交接地区。 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 有学者提出将“博台线”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博台线沿线地区的天山北坡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6个发育程度较低的城市群建设为鼎,支撑博台线从经济发展低谷区快速崛起,形成“3+6”的空间支撑格局,真正担当起国家发展战略脊梁线的重任,将其建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新增长带和高质量发展带。
  • 中国人的海棠血泪:从晚清到民国,“丢”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国地图海棠叶时的面积是1316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图在清朝鼎盛时期,‌其形状酷似一片海棠叶,‌因此被称为秋海棠地图。‌这一时期的中国版图总面积达到了约1316万平方公里。‌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版图逐渐缩小,‌最终形成了现今所熟知的“雄鸡”形状,‌总面积约为960多万平方公里。‌ 1316万平方公里到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时间段主要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失去的领土大致可以总结为“三外”,即外东北,外西北和外蒙古。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歌词涉及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深刻描绘,‌特别是对中国国土分裂的屈辱史的回忆,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伤痛的反思。‌承载着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深刻反思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 路生的作品《‌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怎么样?
    路生的作品《‌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一部备受关注和期待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评价:‌ 一、‌作品背景与意义 《‌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创作完成的,‌这部作品将丝绸之路提升至国家层面,‌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入中国叙事体系。‌它不仅是对丝绸之路这一古老贸易路线的历史回顾,‌更是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生动诠释。‌通过这部作品,‌作者路生旨在向外传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精神标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向内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二、‌作品内容与结构 《‌丝绸之路中国故事》‌共9卷,‌总计350万字,‌各卷分别围绕丝绸之路的不同区域和主题展开。‌具体包括《‌通往西藏的路上》‌、‌《‌不一样的新疆》‌、‌《‌小白杨戍守的边疆》‌、‌《‌北方北方》‌、‌《‌加长加宽版河西走廊》‌、‌《‌那些落在丝路上的名字》‌、‌《‌从三星堆到大地湾》‌、‌《‌神秘的三角地带》‌以及《‌宁静的华夏》‌。‌这部作品以故事为载体,‌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细节入手,‌深入介绍了“丝绸之路”中国段及其周边线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它不仅描绘了丝绸之路上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还深入挖掘了人与物产、‌人与地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找历史中的现代文明元素。‌ 三、‌作品特点与风格 宏大叙事与细腻描写相结合:‌作品在展现丝绸之路这一宏大主题的同时,‌也不乏对人物、‌事件、‌场景等细节的细腻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历史与现实交融:‌路生在创作中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回顾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又展望了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美好未来。‌ 文化深度与广度并重:‌作品不仅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还深入挖掘了丝绸之路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四、‌作品影响与评价 《‌丝绸之路中国故事》‌自入选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它不仅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更是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重要贡献。‌该作品的出版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丝绸之路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担当。‌这部作品无疑将成为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 作家路生《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作家路生的丝绸之路作品,‌主要是指其独立创作完成的《‌丝绸之路中国故事》‌。‌这部作品在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以下是对其作品的详细评价:‌ 一、‌作品概述 《‌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一部共9卷、‌总计350万字的鸿篇巨制。‌该作品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将丝绸之路提升至国家层面,‌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入中国叙事体系,‌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在这条古老商路上的卓越贡献。‌ 二、‌内容特点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作品不仅详细描绘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脉络,‌还结合现实背景,‌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丝绸之路建设,‌使历史与现实相互映照,‌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丰富的叙事手法:‌路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同时,‌作品还融入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细节,‌使得叙事更加全面和立体。‌ 深刻的文化洞察:‌作品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精神标识。‌同时,‌作品还向内传递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历史联系和共同繁荣。‌ 三、‌价值与意义 学术价值:‌作为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权威著作,‌《‌丝绸之路中国故事》‌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推动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发展。‌ 文化价值:‌作品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作品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支撑。‌ 社会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丝绸之路中国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重要贡献,‌还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四、‌评价总结 综上所述,‌作家路生的《‌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一部具有深厚学术功底、‌丰富文化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与现实,‌以生动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文化洞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无论是从学术价值、‌文化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来看,‌《‌丝绸之路中国故事》‌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吴恭让|赏石当知石,新春“石”来运转

    2024-02-08
    1跟贴
    图片
  • 庄稼能改变民族的命运?和林格尔,这里有北方游牧民族最早修的城

    2024-01-17
    1跟贴
    图片
  • 俄罗斯人在中国发明装甲列车,张宗昌:带上女性车厢慰劳雇佣兵

    2024-01-16
    图片
  • 上海为何会成俄国人的一个聚居地?构成上海人数最多的白种人群体

    2024-01-12
    图片
  • 白俄人是怎样“涌”入中国的?如今,成了中国的俄罗斯族

    2024-01-10
    4跟贴
    图片
  • 找资料,找到了很多旧报,也听见了自己的心

    2024-01-05
    图片
    00:14
  • 阿尔泰人也可以是美洲原住民的祖先?美国教授:完全有可能

    2024-01-04
    图片
  • 路生荣获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
    作品:《丝绸之路中国故事》,9卷,350万字 宁夏新闻网讯 (记者 蒋萍 文/图)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根据《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各出版单位组织报送主题出版选题2378种。经评选论证,最终确定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170种。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画报出版社报送、我区著名作家路生独立创作完成的《丝绸之路中国故事》,名列其中,获得项目扶持。 《丝绸之路中国故事》共350万字,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将丝绸之路提升至国家层面,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入中国叙事体系。告诉世界“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向外传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精神标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内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具有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分9卷:1.《通往西藏的路上》2.《不一样的新疆》3.《小白杨戍守的边疆》4.《北方北方》5.《加长加宽版河西走廊》6.《那些落在丝路上的名字》7.《从三星堆到大地湾》8.《神秘的三角地带》9.《宁静的华夏》。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画报出版社项目责任人李聚慧透露,《丝绸之路中国故事》选题策划起于2018年,责编约稿,作者开始实地考察、采访、写作。2020年7月,目录、大纲及样张通过选题论证。2023年2月,作者完成初稿。用350万字体量书写丝绸之路前无古人。翻遍全网从古代到当今、从国内到国外,没有过这样的书写,《丝绸之路中国故事》是第一次。目前该项目正在根据中央宣传部办公厅通知相关要求紧锣密鼓进行出版工作,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记者了解到,作者路生为资深媒体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西部人文地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怀念羊》等4部,人文专著《大西北文化苦旅》《记者眼里的中国西部》《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等7部。《丝绸之路中国故事》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以故事为载体,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细节入手,介绍了“丝绸之路”中国段及其周边线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并深入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肌理,把握人与物产、人与地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历史中的现代文明元素,表现出中国人在“丝绸之路”上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智慧担当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以及在这条亲仁善邻之路上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 中国文明为何不曾中断?在东方大陆,有完美的地理答案

    2023-12-28
    图片
  • 突厥人差点全部变成汉族,隋炀帝:没必要,有“孝顺”之心就行了

    2023-12-22
    图片
  • 匈奴:“冒顿”是西安话,为“小孩”之意?如今已成历史之谜

    2023-12-21
    16跟贴
    图片
  • 甘肃积石山地震中的沙涌有多可怕?4000年前,曾经瞬间摧毁一座城

    2023-12-21
    27跟贴
    图片
  • 历史|西北为啥一遇地震,就会损失惨重?与老百姓居住的房子有关

    2023-12-20
    图片
  • 藏经洞被发现,甘肃1官员居然说经卷的书法没他写得好

    2023-12-19
    4跟贴
    图片
    03:02
  • 积石山是个什么样的的地方

    2023-12-19
    1跟贴
    图片
    02:42
  • 古人为什么说黄河源在新疆或积石山

    2023-12-19
    3跟贴
    图片
    02:49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