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大量食用油被检出致癌物”的消息席卷网络,瞬间便让无数家庭陷入了油笑不得的焦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用油,这个每天都要见面的老朋友,怎么突然就成了危险分子?

究竟是谣言惑众,还是事实警醒?

别着急,让我们跟随科学的脚步,一探究竟吧!

常见食用油中的三大"致癌元凶"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某些常见的食用油中竟然潜藏着致癌的危机。

其一,花生油中的隐形杀手,黄曲霉毒素
提到花生油,很多人都会想到它香味浓郁,口感丰富。

但你可能没想到,这些美好的特质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一个"隐形杀手"—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它是已知的最强致癌物之一,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肝癌等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项发表在《食品控制》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在受调查的花生油样本中,有超过10%的样本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

而这么可怕的"毒素",是如何混进花生油的呢?

原来,花生在收获、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就很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

如果用这些被污染的花生来榨油,黄曲霉毒素就会随之进入到花生油中。

其二,菜籽油里的变性杀手,苯并芘
除了花生油,菜籽油也可能存在致癌风险。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在菜籽油的加工过程中使用过高的温度,这就可能导致油中产生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

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学者的一项研究估计,食用油摄入的苯并芘占人体总摄入量的20%左右。

值得警惕的是,苯并芘在高温条件下极易产生,而菜籽油的加工温度一般在200-230℃之间,这为苯并芘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购买菜籽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油品。

其三,棕榈油中的反式杀手,反式脂肪酸
作为一种植物油,棕榈油因其价格低廉、产量高而被广泛使用。

但你可能不知道,棕榈油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种反式杀手,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部分氢化植物油

大量研究表明,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以下。

问题是,棕榈油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氢化,而这个过程很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马来西亚一项针对棕榈油的调查发现,棕榈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平均高达2.7%,且随着氢化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那么,我们该如何这些食用油中的"致癌元凶"呢?

远离危险健康的食用油

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如何才能选到安全健康的产品呢?

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真爱,需要一双火眼金睛和一颗辨别真伪的慧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选购食用油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认准正规渠道。

就像相亲时要通过正规途径一样,购买食用油也要到超市、商场等正规销售点,避免"地下情人"式的三无产品。

这些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产品合格率较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项抽检数据显示,2020年抽检的5196批次食用油样品中,合格率达到了97.6%。

第二个秘诀,就是要仔细查看食用油的营养标签和生产信息。

营养标签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透露出食用油的家世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瓶合格的食用油,应该具有完整、规范的标签,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者信息等。

特别要注意配料表,一般来说,配料越单一,越不容易有问题。

如果配料表中出现了部分氢化油等字眼,那可要提高警惕了。

这意味着油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三个秘诀,就是要选择口碑好、质量有保证的品牌食用油。

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就像名门望族的子弟,通常经过更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料、工艺、储运各个环节都更有保障。

以家喻户晓的福临门食用油为例。

其生产企业中粮集团不仅有70多年的食用油生产经验,还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数据显示,福临门等品牌的合格率高达99%以上。

当然,名门之后也难保百分之百无暇疵,关键是要擦亮眼睛,注意分辨。

除了以上三点,挑选食用油时还要注意存储条件。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在阴凉干燥处存放的油品,避免那些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存放环境恶劣的产品。

此外,最好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食用油,以免长期储存导致油脂氧化变质。

事实上,选对了食用油,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食用油的烹饪使用和家庭存储,同样关乎"致癌物"的产生。

那么,食用油在家中应该如何安全使用和存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用油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选对了优质食用油,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食用油就像一位娇贵的油国公主,如果使用和储存不当,也会患上油渍斑斑的公主病。

而在使用食用油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油温。

油温过高,不仅会破坏油中的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一项发表在《食品化学》上的研究发现,油温超过190℃时,油脂氧化速度明显加快,且温度越高,氧化产物如丙烯醛的生成量越多。

而丙烯醛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国内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烹饪油温普遍偏高,约70%的家庭炒菜油温超过200℃。

那么,如何判断油温是否过高呢?

传统的方法是观察油面,当油面刚开始冒烟时,就代表温度已经超过200℃了。

不过,对于眼力不佳的吃货来说,这个方法未免有些看油温而色变。

更简单的方法是,在起锅前,先把手放在锅上方5厘米处,如果只能维持2秒左右就感到烫手,就说明油温已经足够了。

需要注意的是,油温达到180℃左右即可,不宜过高。

而除了控制油温,使用食用油时还要注意不要反复加热。

很多人为了节约,喜欢用上一顿剩下的油来炒下一顿菜,殊不知这样的"剩油"已经 "油"尽其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复加热会加速油脂氧化,产生更多有害物质。

美国农业部的一项研究建议,同一批食用油最多只能重复使用2-3次。

如果油的颜色明显变深,或有异味产生,就不要再用了。

说完了使用,再来聊聊如何让食用油"油"析靓丽。

储存不当,是导致食用油变质的另一大"元凶"。

食用油就像是怕光怕热的"油"家女,需要在阴凉干燥处"藏"起来。

最理想的储存温度是在10-25℃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会加速油脂氧化。

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某些油脂结晶析出,影响口感。

而选对存放地点还不够,食用油的"容颜"也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好选择深色玻璃瓶或陶瓷瓶等不透光的容器,而不是透明的塑料瓶。因为光照会促使油脂氧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一项研究比较了不同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品质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存放30天后,深色玻璃瓶中的油脂过氧化值最低,而透明塑料瓶中的油脂过氧化值最高,是前者的3倍多。

此外,家中的食用油最好在开封后1-2个月内用完。

因为一旦开封,油脂就更容易与空气接触氧化。

如果实在吃不完,可以分装到小瓶子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然后再把瓶子置于冰箱冷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可以延长食用油的"保鲜期"。

毕竟,食用油的安全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餐桌幸福。

而选对油、用好油、存好油,看似简单,却需要学问和细心。

但只要掌握了这些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能让食用油成为健康的油膳房友,而不是致癌的油然心生了。

结语

食用油,看似简单平常,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

从选购到使用,从存储到使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多一分科学,多一分用心。

就像爱情一样,找到了对的人,还需要用心呵护,用智慧经营,才能让幸福的味道"油"然而生,越炼越香浓。

生活就是一道道美食,食用油就是点缀其中的"油"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这位"油"嘴滑舌的朋友相处,它就会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好伙伴,为我们的餐桌带来无限惊喜。

所以,用科学的眼光和细心的态度,去拥抱每一瓶美好的食用油。

继而,去打造每一顿安全的美味佳肴,去享受每一天的幸福时光。

而食用油的安全与健康,关乎你我,更关乎千家万户。

所以,让我们携手共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自己,为家人,为祖国的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住,科学的力量,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

因此,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去点亮每一盏明亮的"油"灯,照亮通往健康的未来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