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起兵反奉,下令将拒绝参与的四个师长及三十多个军官枪决,经人劝阻后,这些人被送到了天津李景林处关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龄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军五虎上将之一,他之所以下定决心反奉,无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与张作霖政见不合。郭松龄是坚定的“反日派”,而张作霖却与日本军政高层关系暧昧,特别是郭在访日过程中暗中得知了张与日本人之间见不得人的事情,从此决定与张分道扬镳。

然后是利益分配不均。郭松龄功劳在五虎上将中不说第一,也是第二,可是在分封地盘时,却由姜登选和杨宇霆去了富庶的江苏和安徽,自己白忙活一场,因此心生怨恨。

最后是冯玉祥恰好选准时机,联合郭松龄与李景林反奉。

最终, 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奉军直隶军务督办兼第一军团军团长李景林与奉军第三军团副团长郭松龄,组成了反奉“铁三角”。

尤其讽刺的是,奉军第三军团的军团长,正是张学良,只是他经常不在军中,日常军务都由郭松龄负责。

郭松龄与张作霖之间闹了矛盾,张学良多少有耳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张学良前不久还亲自过来找郭松龄,表示愿意出面缓和他与“大帅”之间的关系,可是却被郭婉言谢绝了。

张学良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也未采取任何行动,优柔寡断的他并未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郭松龄反奉,得到了亲信刘伟、范浦江、霁云以及夫人韩淑秀的大力支持。郭松龄11月21日到达滦州车站,召集军团主要骨干前来开会。

郭松龄在点名确定人齐了之后,直接敞开天窗说亮话,宣读了事先准备好的“反奉宣言书”,让与会者在最后签字。

刘伟、范浦江、霁云、韩淑秀等人二话不说,大笔一挥签上了名字。其他许多军官看到刀斧手两侧林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也紧跟着签上了大名。

不过,四个师长赵恩臻、高维岳、齐恩铭、裴春生以及三十多个其他军官,却始终笔直地站立,拒绝上前签字。

郭松龄知道碰上了硬茬,他让手下将这些反对者全部关押在侧面的房子里,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郭松龄以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集结部队,宣布正式反奉,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奉军全部撤到山海关以外,二是张作霖下野,三是张学良上位。

郭松龄此举非常不地道,他将张学良置于不仁不义不孝的地步。

张作霖得知消息,又震惊又心痛,他将最好的兵力、最好的武器装备全部给了儿子的第三军团,让儿子接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怎么这小子还等不及呢?

不过,冷静下来的张作霖还是展现了老辣沉稳的一面,他派人暗中调查,最后撇清了张学良的关系,知道一切都是郭松龄在捣鬼。

郭松龄在大军开拔之前,准备将那四个师长与三十多个不肯签字的军官全部处决掉。

参谋长邹作华苦苦相劝,认为一下子杀这么多人,恐失了人心。郭松龄最后收回命令,改将这些人送到天津李景林那里看管。

当时的兵力对比情况,郭松龄军有7万多人,张作霖有十来万,可是郭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因此起兵之后势如破竹,一连攻下多座城池,包括重镇锦州。

只是郭松龄的两个昏招,为其失败埋下了伏笔。

同为五虎将之一,担任奉军安徽督办的姜登选,在与孙传芳对决中惨败,逃回滦州的时候被郭松龄扣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龄劝说姜登选一同反奉,却被后者破口大骂,恼羞成怒的郭松龄直接枪毙了姜登选。

对于郭松龄的残暴行为,李景林意见非常大,其他将领也多有微词,这为之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11月27日,连战连胜的郭松龄再次发表通电,将三点主张中的第三条修改成了“由郭松龄主政,张学良出国考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天下都知道了郭的野心。

这时,冯玉祥却突然袭击直隶,进攻李景林。张作霖一看机会来了,派遣山东的张宗昌帮助李景林抵御冯玉祥,并发布命令表示对李景林之前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

李景林感动得痛哭流涕,直接退出了反奉集团,并且扣押了郭松龄军队的七万多件棉衣。

李景林的釜底抽薪,给了郭松林巨大打击,他不得已分兵两万人把守山海关。

关外的冬天滴水成冰,将士们穿着单衣,后勤补给又被掐断,人心思变,特别是邹作华临阵倒戈,给予了郭松龄致命一击。

张作霖抓住时机,在新民县巨流河彻底击败叛军,并将郭松龄等人抓获。

直到此时,张学良还想救郭松龄一命,不过杨宇霆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命令高金山很快将郭松龄夫妇枪决。

张作霖还不解气,下令将郭松龄夫妇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暴尸三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郭松龄的反叛,令奉军元气大伤。一年之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奉军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