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段祺瑞何以五天之内一败涂地?北洋猛虎原来也是纸老虎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勉强能算上北洋“盟主”,但比起袁世凯的纵横有道,驾驭四方,段祺瑞显得太刚直,加之他的权威远远不如袁世凯,所以他这个北洋“盟主”、北洋之虎,实质上也是纸老虎,威猛只是表面上的,皖系之外的各系军阀并不真心服他。

但即便如此,段祺瑞仍执意要做继袁世凯之后一统天下的武力强人,他的这个野心与偏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皖系实际操盘手徐树铮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树铮的确是北洋时代的一个狠硬角色,由他操盘替段祺瑞拨弄政治风云,着实唱了不少好戏,鼓动段祺瑞向清廷逼宫,逼斗黎元洪,戏弄张勋,甚至可以这么说,段祺瑞的三造共和之功,一大半都是徐树铮的功劳。

但徐树铮这个人却又有十分致命的缺点,做人飞扬跋扈,做事不择手段,在袁世凯时代此人就得罪了包括袁世凯在内的许多人,段祺瑞当上北洋盟主后更是不得了,肆意破坏北洋传统,擅杀北洋元老,霸道操纵安福国会,最后弄的是内政不修,外交失败,友者寡,仇者多。

因为这些,时人对段祺瑞和皖系就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成于小徐,败于小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爆发的直皖战争,虽说本质上是直皖两派为了争夺中枢权柄,但徐树铮却是很要命的导火索,如果没有他,段祺瑞再懂得一些怀柔之道,这仗也许就打不起来,段祺瑞也不会就此衰落下去。

但因为由徐树铮操盘的皖系执意要武统全国,并以安福国会强压其他各派,霸道操纵中枢,中间又有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对日借款武装皖系边防军等等一系列事件,到了1920年前后,皖系自上到下,基本上已经失掉了人心。

在直系直接发难前,八省反皖同盟已经形成,而且由皖系抚上台的时任大总统徐世昌背地里也支持八省反皖同盟。

但是面对此种情势,段祺瑞、徐树铮却颇为自信,他们自认为皖系经营多年实力雄厚,加上又有用日本借款武装出来的三个师四个混成旅的嫡系边防军,直系若来挑战,那是以卵击石。

猛一看,是这样,但深究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当时,皖系虽然看上去武器新,军力强盛,但却没有能战的主将,更糟糕的是,这些不能战的主将互相之间还矛盾重重,各有异心。

而另一方的直系,统军的吴佩孚正处于意气风发、所向披靡,最能战,也最善战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点,段祺瑞对有能力左右战事走向的第三方奉系张作霖产生了误判,段祺瑞认为,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出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理,最终会选择中立,然而此时的张作霖想要的根本不是分一杯羹,而是以半个主角的身份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因而他在表面中立的假象下,待直皖之战一爆发,立刻对皖系展开了反戈一击。

1920年5、6月间,直皖之战已箭在弦上时,段祺瑞首先摆开了阵仗,他先在团河成立定国军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为总参谋长,之后将皖系军队分为三路:段芝贵为第一路司令,曲同丰为第二路司令兼前敌司令,魏宗翰为第三路司令。

直系这边,曹锟在天津誓师,委任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大本营设在天津,司令部设在高碑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时代的军阀混战,从来不是真刀真枪的血战、死战,而是比划两下,先乱者一哄而散,进而分出胜负,张学良晚年谈起北洋军阀早期的那波将领时,就颇为不以为然,即便是最能打的吴佩孚,他也认为是徒有虚名,他的理由也就在这里,谁第一杆子捅好了,谁就赢了。

话糙理不糙。

直皖之战开始时,表面看皖系像是处于攻势,然而当吴佩孚一杆子将段芝贵那一路捅乱后,貌似强大的皖系大军顿时就作了鸟兽散,降的降,跑的跑,加之张作霖又趁火打劫地加入进来,就更没有悬念了,所谓的大战只经过五天,就结束了。

关于皖系之败,时人还有另一番评价,皖系只是在段祺瑞眼中强大,实际拉出来则是形同儿戏,惨不忍睹,那西路的段芝贵,竟将司令部设在火车上,吴佩孚打来时,他还在火车上忘乎所以地打麻将,岂有不败之理。

所以说,人在高楼,行易傲,心易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