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师被粟裕全歼,原因竟是缺水!

谁也没想到,孟良崮战役中74师之所以会被粟裕快速全歼,一个直接性的原因竟是缺水!战斗结束后大雨骤至,难道真的是天意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5月,粟裕前往西柏坡汇报战况,伟人见到他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们能如此迅猛地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这片中华大地上有两个人完全没有预料到,一个是我,一个是蒋介石。其实不仅是两军领导,就连粟裕自己都感到不可置信,他确实有消灭74师的决心,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却没想到过程会如此顺利。

对于74师在孟良崮惨败的原因,学界进行过很多研究,最终确定出的直接导火索却是相当出人意料——缺水。人们常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形容打仗时后勤物资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水源在这其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不吃饭只喝水可以活7到10天,可要是没了水,坚持3天就得一命呜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指挥74师转移到孟良崮一带,原本想的是利用山地丘陵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对追击而来的解放军进行射击,却没想到目标作战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贴合他的预期。这里的山峦没有泥土也没有树木,全是坚硬的花岗岩,山势十分陡峭,蓄水能力非常差,仅有的水源就是山脚处的泉眼,可自己在上,解放军在下,想要喝水就得打一架。

74师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奉命围剿驻扎在沂蒙山地区的解放军,行军过程中只携带4到7天的供应物资,被粟裕用计赶到孟良崮之后就是一个被包围状态,无法和后勤部队接应,粮草很快就消耗得一干二净。蒋介石得知自己的“掌上明珠”被围,派出空军部队空投救援,可孟良崮的地形对他们太不利,顶部可接触面积小,那些投放下来的馒头、米饭以及水囊,74师没拿到多少,全白送给了山脚下的解放军部队。我军将士哈哈大笑,打趣说老蒋是个厚道人,还给敌人送温暖,山头的张灵甫等人气得牙痒痒,心情更加焦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良崮战役期间,连续好几天都是大晴天,阳光明媚浮云几朵,趴在山头的74师被晒得口干舌燥,水源需求更大了。可没水怎么办,他们组织突击队下山取水,被早有准备的解放军将士埋伏围攻,一番激烈交战过后,敌军尸横遍野,地上却满是铁桶,想要取水的国民党士兵没一个得逞的,全都空手而归。空投收不到,打水打不到,毫无办法的张灵甫等人只能用人尿、马尿以及马血来补充水分。可时间一长,大家都过度缺水,连尿也没得用了,精神愈发萎靡。

缺水的不仅有人,还有武器装备,当时国民党所用的武器都是水冷式的,这种枪火力猛 ,射击速度也很快,但缺点就是枪管容易发热,需要时不时注入冷水冷却,延长使用时间。可现在人都没有水喝,哪里还顾得上给枪降温。武器都哑火了,74师战斗力大减,反击的力度越来越弱。粟裕日日查看敌情,眼见时机成熟,大手一挥下达攻击指令,向负隅顽抗的敌军发动最后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暴雨倾盆,天意还是人为?

此时的74师已经弹尽粮绝,再加上严重缺水,结局可想而知。意气风发的解放军战士一拥而上,将奄奄一息的敌军尽数抓获,张灵甫匆忙逃至一处洞穴,被紧追其后的我军将士当场击毙。昔日耀武扬威、声名显赫的国民党整编74师,就这样陨落在孟良崮,溃不成军。

奇异的是,战后清点人数打扫战场时,天色突然大变,一场大雨毫无预兆地降落,将鲜血淋漓的战场冲刷得一干二净。被俘的国民党士兵抬头看着这一幕,嘴里喃喃自语道:“这难道就是天意?”是啊,他们龟缩在孟良崮山顶的那几天,每天最大的渴望就是天降大雨,为他们解除困境,可不管怎么祈祷都无济于事,一滴雨水的影子都没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仗打完才不过三个小时,是该说雨水迟到了,还是要承认他们命里该绝。老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也很激动,都说解放军是民心所向天命所归,所以才能诸事皆顺。这种说法有些玄妙,是否存在真实性咱也不知道,但孟良崮战后的这场大雨,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国民党和解放军连打好几天,每天都是你来我往弹炮齐鸣,小小的一个孟良崮聚集了足足几万人,呼吸量和蒸发量都相当大,降雨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炮弹爆炸后溅起大量的粉尘,这东西是雨水的凝结核,空中的水汽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就依附在粉尘颗粒上形成雨滴,在重力作用下从天而降。自古以来战场上降雨的概率都不低,越是激烈的战斗,雨势就越大,所以74师被全歼后天降大雨的情况,只能说是他们运气太差,要是再多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赶上这场“救命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垂头丧气,战胜劲敌的解放军战士喜气洋洋,指挥战斗的陈毅陈老总诗兴大发,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气势豪迈的佳作: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是啊,不管是天意还是自然科学,总归赢得战役胜利的是英勇无畏的解放军,并且缺水只是导致74师全军覆没的原因之一,我军之所以能出奇制胜,离不开指挥官陈毅和粟裕的运筹帷幄,离不开将士们上下一心的浴血拼杀,也离不开孟良崮的地利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兵败孟良崮,除了缺水还有什么原因?

孟良崮复杂的地形,和满是花岗岩的地貌特征,带来的不仅是缺水困扰,还有另外一些作战劣势。张灵甫想的是居高临下,利用视野优势阻击我军,可孟良崮地势虽然高,坡度却非常陡峭,从上往下看,可视范围非常受局限。而且花岗岩坚硬,74师根本没办法开挖战壕和修建防御工程,受到炮击后溅落的都是石块,没地方躲避只能硬生生受着,被打得头破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自打张灵甫带着部队进入孟良崮一带,就已经是中了粟裕的诱敌之计,这地方也是我军特意挑选出来的收网之地。整场战役中,粟裕大将的指挥得当是非常重要的制胜因素。74师是蒋介石引以为傲的中央嫡系军,装备精良弹药充足,部队人数也很可观,别的师有8000人,这支队伍却足足有3万人,参与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以及常德会战等一系列大型战役,工兵步兵炮兵一应俱全,战斗经验相当丰富。是否是因为配置太好,所以让张灵甫产生了骄傲轻敌的心态?毕竟每次提起这场战役,都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兵败孟良崮,是贪功冒进孤军深入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粟裕将军晚年撰写回忆录,在描述孟良崮战役经过时却表示,这种理解不太恰当。张灵甫深知此次出战的沂蒙山一带地形复杂,山势崎岖,74师的重炮武器无法发挥作用,战斗力肯定大打折扣,所以一直谨慎小心。蒋介石派兵围剿华东野战军,74师作为主力,左边是25师,右边是83师,一直并驾齐驱,前后距离不超过十几里。打仗时候十几里算个啥,一个冲锋就越过去了,可见国民党摆的是一字长龙阵,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子。但没办法的是,这种打法进度太慢,1947年5月初,在后方纵览全局的老蒋发来电报,让山东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加快速度,在5月上旬把陈毅和粟裕麾下的华东野战军尽数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导发话了,底下人还不得加快动作,稍稍一调动,几支军队的进度就有些连不上。但此时张灵甫并没有在意,他和解放军对抗多时,以为粟裕会像之前一样,就算是出兵奇袭,也专挑一些落单的薄弱部队下手,不会啃74师这个硬骨头。可这一回他是彻底想错了,粟裕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制定“黑虎掏心”战术,擒贼先擒王,对74师发动猛攻。他命令叶飞率领第一纵队拦截25师,王建安率领第八纵队切断83师,稳住左右后指挥第四纵队和第九纵队正面出战,和敌军决一死战。张灵甫见势不妙想带兵撤退,却不想粟裕早早就部署了王必成麾下的第六纵队,在他的撤退后路上设下重重陷阱。四面包围之下,74师无奈退至孟良崮,在我军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夹击下憾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