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德修业

进德修业

关注
5255粉丝
9关注
1.8万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17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张灵明任个人致良知专注“第二个结合”,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外道:以欣慰压制痛苦
    致良知
  • ​莫放春秋佳日过 一切佛语心体之
    ​知神气可以长生 固守虚无养神气
    致良知
  •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
    有些人领会的大道,正是把「击石火闪电光」的灵光乍现当成是了究竟
    致良知
  • 楞伽经:​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1、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 2、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3、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4、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外道禅 以欣慰压制痛苦
    致良知
  • 苏东坡抄写楞伽经 一切佛语心 无门为法门
    致良知
  • 古代繁体禅字上面的两个口大都被改成了两个点
    ​有知道原因的吗
    致良知
  • 修行参禅,唯以悟道为最终目标!
    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
    致良知
  •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致良知
  • 行入
    ​逢苦不忧 无欲无求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致良知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天下行书第二”《祭侄文稿》 “天下行书第三”《寒食帖》
    致良知
  • 迷时 习气着境 六识五蕴皆烦恼
    ​悟时 无佛无法 自性内见 ​最好的自律就是及时止损, 人都有执念但不能执迷不悟
    致良知
  • 迷时 习气着境 六识五蕴皆烦恼
    ​悟时 无佛无法 自性内见
    致良知
  • 天雷无妄:
    “无妄”,诚也,是即《中庸》“至诚无息”之谓也。
    致良知
  • 经典原本是为了解读和领悟,而非束缚我们的思想。
    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心中无物,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
    致良知
  • 善观色者,
    色不生于心, 心不于生色, 即色与心俱清净。
    致良知
  •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
    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 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 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于心,心不于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致良知
  •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致良知
  •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是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哪一法都无碍。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
    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
    致良知
  • 即心即佛 不随境转
    内观自性 物来顺应
    致良知
  • 不舍智慧名愚痴。
    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 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 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 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 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 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致良知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